和平年代的危險任務 ——掃雷英雄:“你退后,讓我來”

病床上的杜富國,雙眼蒙著紗布,脖子以下都被藍色防菌布蓋著。當首長和慰問團來探視,他往往習慣性地繃緊身體,試圖起身敬禮,但沒能成功,只能動一動右胳膊。這個老兵,再也不能敬軍禮了。

責任編輯:姚憶江

11月2日,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掃雷四隊在麻栗坡縣猛硐鄉老山西側3公里處雷場組織掃雷作業。(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

病床上的杜富國,雙眼蒙著紗布,脖子以下都被藍色防菌布蓋著。當首長和慰問團來探視,他往往習慣性地繃緊身體,試圖起身敬禮,但沒能成功,只能動一動右胳膊。這個老兵,再也不能敬軍禮了。

2018年10月11日14時39分,云南省麻栗坡縣猛硐鄉,來自四川的八十余名黨員干部正在參觀老山主峰,當講解員講到當年的戰士如何以身滾雷時,突然傳來“轟——”的一聲巨響。

“聽起來像地雷爆炸”,有人猜測。

“不可能吧,這個年代了還會有地雷?”有人質疑。

幾分鐘前,在老山西側的壩子雷場,“滴滴滴……”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掃雷四隊戰士杜富國手中的探雷器響了。在被掃雷爆破筒“翻”過一遍的陡坡上,杜富國和他的搭檔艾巖,身穿25斤重的防爆服,腳踏5斤重的防爆鞋,頭戴4斤重的防爆頭盔,前傾著身子搜排。

在這片200×400米的雷場1號作業區,面對莫測的“敵人”,探雷器和探雷針是排雷士兵唯一可以信賴的武器。但是,探雷器每分鐘能探測的面積,只有0.6平方米左右。

這是中越邊境第三次大排雷的最后一塊雷場。如果一切順利,還有不到10天就能完成掃雷任務。

“發現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個彈體,初步判斷是一顆加重手榴彈,且可能埋著一個雷窩。”14時38分,他們報告。

“查明有無詭計設置。”對講機里,分隊長張波回復他們。

“你退后,讓我來。”杜富國對艾巖說。

“沒得事,穿著防爆服”

按照作業規程,杜富國蹲下身子,清除彈體周圍浮土。一聲巨響,手榴彈爆炸了。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所在的那一側。飛濺的彈片伴隨著強烈的沖擊波,把他的防護服炸成棉絮狀,兩個手掌當場被炸飛。

他這一擋,讓兩三米之外的艾巖僅右臉受皮外傷。

“一團火焰騰空而起”,面部還有耳部的劇痛,讓艾巖什么也聽不見。愣住的他,想叫人也叫不出來。

“根據地形,他當時應倒往山坡下。但他卻是向我這邊倒下,把沖擊波和碎片都擋住了。”艾巖說。第二次大排雷時,有戰士犧牲,就因為被5米外的手榴彈碎片擊中頭部。

“排出來的手榴彈木柄大多都已銹蝕,但銹蝕之后,拉火繩還是完好無損,它是通過黃油泡的,幾十年都不會壞。杜富國發現的這個手榴彈,隨著竹根的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