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產,拿什么保護你
“此時不保護,等企業轉型完了,舊東西也就丟光了,想找都找不到。再過些年,人們就把這些東西忘記了?!?br />
如今,博覽園的建設項目處于半停滯狀態,遺產群成了一片鮮有人跡的荒野。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09年8月29日,鞍鋼的檢修高爐。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
“此時不保護,等企業轉型完了,舊東西也就丟光了,想找都找不到。再過些年,人們就把這些東西忘記了。”
如今,博覽園的建設項目處于半停滯狀態,遺產群成了一片鮮有人跡的荒野。
中國第一批工業遺產誕生了,可是到了需要保護的時候,那些曾經輝煌的工業城市,卻很難拿得出資金。
2018年10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又公布了一批國家工業遺產擬認定名單,加上2017年底的第一批,共有53個項目入圍。其中,東北項目最多,僅遼寧就占了5個。
遼寧一直是重工業基地,沈陽、鞍山、本溪等城市在中國工業化起步時貢獻巨大。如今,這里自然成了盛產工業遺產的地方。
近日,南方周末記者探訪了入選工業遺產的鞍山市。申報工業遺產的是舉國聞名的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鞍鋼)。1950年代初,鞍鋼撐起中國鋼鐵工業的半壁江山,由此獲得了“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的稱號,鞍山也被譽為“共和國鋼都”。
因鋼而起,因鋼而興,鞍山和鞍鋼從此命運相連。在鞍山,一切建筑都因時間的長久注視,而有了生命。煙囪是需要保護的“工友”,科研所是無私奉獻的青春,摩天輪則是記憶中遙遠的輝煌。
保護“工友”
《鋼的琴》是一部2011年在中國上映的電影。電影描繪了1990年代東北一座工業城市下崗工人的生活。電影里,鋼鐵廠倒閉,工人下崗,兩根廢棄的沖天大煙囪面臨被爆破的命運。
為了保護兩根“工友”,一位老工程師試圖將其改造成其它形態,作為歷史符號留存下來。他在黑板上畫出長頸鹿、長征一號火箭、蹦極塔等草圖,并在抗議定向爆破煙囪的動員會上說了這樣一段話:
“在有的人眼里,它是成長的記憶;在有的人眼里,它是回家的坐標;在有的人眼里,它就是兩根煙囪??墒窃谖业难劾?,它就像是一個被我遺忘了許久的老朋友。當有一天聽說它要走,我才意識到,原來它一直就在我身邊。”
《鋼的琴》正是在鞍山拍攝的,電影中出現的煙囪、水塔和鐵軌,都真實存在著。
兩條平行的鐵路將鞍山這座城市分成兩半,鐵路呈“東北—西南”走向,人們管鐵路以東叫鐵東區,鐵路以西叫鐵西區。鞍鋼位于鐵西區,占據了鐵西區的半壁江山。鐵西區里,林立的高爐、煙囪和廠房,勾勒出城市的天際線。不少工業遺產就藏身于此。在東北,沈陽市和四平市也都各有一個“鐵西區”。
2017年8月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