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重要的是讓農民吃飽飯”
義烏小商品市場是全國第一個得到官方文件允許存在的市場,而義烏市場之所以能進一步做大,時間早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極其優惠的稅收政策為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編者按:
民營經濟的誕生和成長壯大,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2018年11月,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
習近平表示,概括起來說,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但回望四十年前,人們經商的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得來并不輕松,甚至要付出沉重代價。民營經濟最終登堂入室、名正言順,有賴于當年民間自發的沖動與各級官員的勇氣和良知。
本期專題選取催生了中國第一個官方認可的小商品市場的原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組建了中國第一個民營企業集團的飼料大王劉永好,從這些親歷者的視角來講述中國民營經濟四十年的跌宕故事。
中國義烏的第二代小商品市場(翻拍)。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
“官僚主義的計劃,就不要去管它了!在完成國家計劃的前提下,農民多余的自留桔,想怎么賣就怎么賣!杭州價格高,就賣到杭州,上海價格高,就賣給上海……”
義烏小商品市場是全國第一個得到官方文件允許存在的市場,而義烏市場之所以能進一步做大,時間早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極其優惠的稅收政策為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2018年11月初,義烏小商品博覽會閉幕后的一周,采訪依然不斷。88歲的謝高華穿著那件標志性的紅毛衣在客廳里接待記者,從早到晚來了四撥。1980年代,時任義烏縣委書記的謝高華讓義烏小商品市場從地下走上了臺面。
沒有多少人能聽懂他那口夾雜著山東口音的衢州話,老人一遍遍耐心重復著自己的話。他極其消瘦的臉頰上高聳著兩坨顴骨,深陷的眼窩里鼓出兩顆圓滾滾的眼珠子,掃把狀濃密的眉毛呈現出一片雜亂的灰黑色。1984年,來采訪的記者就描述他的相貌“像位質樸的農民”。
墻壁上滿滿當當掛著字畫,正中央的位置是老領導、原浙江省委書記江華給他的題字。行書寫就的“孺子牛”取自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孺子牛”是寫在面上的話,沒有說出來的那半句卻是他前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