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飼料大王的來時路

當初下訂單的人跑路了,兄弟幾個才發現自己被騙了。劉永好說,當時非常絕望,因為生產用的錢都是從親戚朋友那里借來的,說好要還錢,結果被騙,當時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后,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走出主會場。(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

當初下訂單的人跑路了,兄弟幾個才發現自己被騙了。劉永好說,當時非常絕望,因為生產用的錢都是從親戚朋友那里借來的,說好要還錢,結果被騙,當時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最愛勞動的人”

劉永好1951年出生于四川新津一個職工家庭。他的父親劉大墉當時是新津法院的第一任院長,母親鄭康致是城郊平崗小學的老師。

在他降生之前,已經有了三位哥哥,此后還多了一個妹妹。新津人當時大概都不會想到,這個并不起眼的7口之家,后來會成為整個縣城的傳奇。

當時中國百廢待興,由于物資缺乏,政府施行供給制。劉家父母雖然都有正式工作,但面對四個兒子也只能勉強度日,三哥劉永美還被送給別人領養。

兒女眾多,工資不夠,家境自然清貧。童年時期的劉永好有時連衣服鞋子也沒有。十多歲時,他就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到縣城街上去撿煤渣,因為沿街的商販總是一大早清理前一日燒剩下的煤渣。很多小孩都會去撿,為了盡量多撿些,他總是起得最早,好趕在別人前面。

除了撿煤渣,還要撿柴火給家里用,多了就拿去賣,貼補家用。那時,劉永好的大哥、二哥都住校念書,妹妹還小,需要人照顧,劉永好因此成了家里“最愛勞動的人”。

1964年,父親劉大墉被打成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工資減半,后又被關進牛棚。母親也被拉到街上游行,病退在家。雖然當時大哥劉永言已經進入成都工廠工作,但5口之家依然疲于奔命,劉永好只能更勤快地撿煤渣和柴火,有時甚至還去幫人倒馬桶賺錢。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69年,剛剛上了兩年初中的劉永好,又趕上了“知識青年下鄉”,以知青的身份去插隊。在他的記憶里,那是人生最艱難的歲月,因為吃不飽飯,肚子餓,每天不到中午,就會吐“青水”。

那時川藏國道剛修通,正在鋪瀝青,但瀝青質量不好,太陽曬久會融化。劉永好那時候沒有鞋穿,每次走過都粘一腳瀝青,不光起泡,皮都要掉一層。他開玩笑說,自己現在44碼的大腳,可能就是當時不穿鞋造成的。

除了熱愛機械之外,他喜歡游泳,到了夏天幾乎每天都要在岷江里待兩小時。早年的這些經歷也讓他學會了各種技能,他自稱什么菜都會做,會踩縫紉機做衣服,后來還學會了修電器。

劉永好說,正是這些經歷給了他信心,當時覺得自己什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