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進入人體后,危害有多大?
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了微塑料的存在。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8年10月30日,潛水員JacekDybowski來到兄弟島附近的紅海海域潛游,發現了令人心痛的一幕,這頭白鰭鯊的脖子上套著一個塑料環,塑料的邊緣嵌進它的肉里,勒出了了一道深深的傷痕,看上去十分痛苦。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
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了微塑料的存在。這意味著人類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吃掉了塑料,由此引出一個廣受關注的毒理學問題:微塑料會進入人類的腸道、血液以及其他器官中并危害我們的健康嗎?
我們常常能看到海鳥吞下五顏六色的塑料后慘死的例子,人類自然不會主動去吃塑料。不過科學家已經在魚類的身體中,還有海鹽和自來水中,發現了塑料乃至微塑料廣泛存在的痕跡。也許人類在不知不覺中也將塑料吃到了肚子里。
2018年10月23日,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歐洲胃腸病學會議上宣布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他們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了微塑料的存在。這意味著人類吃下塑料已經成為事實。研究結果雖然還沒有經過同行評議,卻引出了一個人們普遍關注的毒理學問題:微塑料會不會進入人類的腸道、血液以及其他器官中,我們會像海鳥那樣中毒嗎?
塑料進入食物鏈
海鳥體內的塑料瓶蓋、鯊魚胃里的塑料袋、海龜鼻孔里的塑料管以及海鹽產品中微塑料的存在,都在不斷地向人類傳達一個信號:塑料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
一直以來,塑料對生物體的危害似乎都是圍繞著海洋生物和實驗室中的小鼠開展的。對于塑料進入人體以及由此而引發的體內塑料堆積的研究并不多。不過,這個科研空白最近被填補了。維也納醫科大學的胃腸病學家菲利普·施瓦布爾(Philipp Schwabl)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人類糞便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是比塑料更可怕的存在,它被定義為直徑小于5mm且沒有下限的塑料顆粒和纖維。微小的形體意味著它們更易于被吞食并進入生物體中。
最新的這項研究招募了來自8個不同國家(芬蘭、意大利、日本、荷蘭、波蘭、俄羅斯、英國和奧地利)的參與者,其中包括3男5女,年齡介于33歲到65歲之間。在糞便取樣前的一周內,每位參與者都記錄了一周內的飲食情況。他們提交的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