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爭奪戰開始 縣改市,如何不再“一哄而上”
1997年起封凍16年的“縣改市”,在經歷了2010年到2013年的緩慢解凍后,已進入“重啟加速”階段。從審批數量、速度來看,“撤縣設市”已不復當年“井噴”的景象。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10月31日,神木市人民廣場,位于地下的是當地最高端的商業綜合體。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
1997年起封凍16年的“縣改市”,在經歷了2010年到2013年的緩慢解凍后,已進入“重啟加速”階段。從審批數量、速度來看,“撤縣設市”已不復當年“井噴”的景象。
按照1993年頒布的標準,在1994年-1997年這四年間99個縣改市案例中,僅6個縣的3項主要指標能達標。
為了提前建立聯系,2015年,趁民政部在鄭州開培訓會的機會,神木民政局勘界辦主任王卯堂和同事把幾百冊材料搬到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工作人員面前。
新一輪撤縣設市正在加速推進,“種子選手”四川劍閣最近比較“煩”。
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的劍閣縣,早在2015年4月就已對外宣布,稱按照國務院設定的標準,劍閣具備撤縣設市條件,預計2017年完成申報。
“但針對市的命名有爭論,申請又被‘打’回來了。”2018年10月27日,劍閣縣委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劍閣市”、“劍門關市”、“劍州市”都是備選項。
2018年10月10日,劍閣縣還專門召開了撤縣設市命名論證會,省、市、縣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文化和教育界代表紛紛前來參會,對三個名稱“各抒己見”。
劍閣縣名源自李白《劍閣賦》中的名句“若明月出于劍閣兮,與君兩鄉對酒而相憶!”但在起初醞釀縣改市之后的名字時,“劍閣”二字惜敗于取自國家5A景區名稱的“劍門關”。
“有人覺得如果叫劍門關市,劍閣的文脈就斷了。”前述劍閣縣委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圍繞命名,目前爭論仍然激烈。”
就在劍閣按計劃應當完成申報的2017年,已有河北平泉、陜西神木、浙江玉環、四川隆昌、湖南寧鄉和貴州盤縣6縣成功設市。2018年截至目前,又有陜西彬縣、江蘇海安、湖北京山等12個縣宣布獲國務院批準設市。
這標志著自1997年起封凍16年的“縣改市”,在經歷了2010年到2013年的緩慢解凍后,已進入“重啟加速”階段,開始了新一輪爭奪戰。
2018年11月1日,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柳拯在國務院新聞辦政策吹風會上表示,重啟“縣改市”,是為了解決中國中小城市數量少,分布不均衡,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
如今,排隊申請設市者眾,但從審批數量、速度來看,“撤縣設市”已不復當年“井噴”的景象。無法滿足新定設市標準或者仍有爭議者不得不鎩羽而歸。
趨之若鶩
神木在一年前成功設市。這個擁7635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縣級市,位于陜西北部,西接內蒙古鄂爾多斯,東與山西呂梁隔黃河相望。是陜西面積最大的縣(市),也是西北地區縣域綜合實力最強的縣(市),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