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公益傳媒獎學金班在京開班
一個談精準扶貧的傳媒獎學金班都教了什么?
很多培訓班都在講臺上頒發結業證書,什么樣的培訓班在林間地頭上頒發結業證書?
這個班白天上課,晚上扎堆寫PPT。
這個班學員朋友圈好評連連,一點都不怕被緊湊的課程安排“虐”!
來自全國各地近40位全國主流媒體記者及知名NGO傳播官參與課程在培訓之后還策劃了6個針對本組公益組織項目的全新傳播方案。
什么樣的課程,要集中討論從政策到法律、從實踐到傳播等若干問題?例如公益慈善的媒體傳播究竟怎么做?媒體如何認識精準扶貧?如何實踐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
導師團大咖滿滿。楊兆科、周如南、羅勁榮、李小云、馬劍銀、楊團、丘仲輝等大名鼎鼎的專家、教授來講授,大家都紛紛表示老師們把獨家干貨,傾囊相授!
這個培訓班就是由南方周末主辦、碧桂園集團全程支持的 2018中國首屆公益傳媒獎學金班
【關注精準扶貧,踐行公益事業】
2018年11月16日~18日,首屆公益傳媒獎學金班聚焦“精準扶貧新思考與新范式”在北京開班。
“精準扶貧”是近年來中國的重要政策議程之一,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2020年將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這個全民參與的政策議程,也給負責任的媒體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
為此,公益傳媒獎學金班課程特別設置八個模塊,從宏觀政策、法律法規、傳播體系、社會組織創新、基金會實踐、媒體視角、企業樣本、河邊村試驗等,除了理論學習,還要下地實踐,在北京初冬,學員們深入碧桂園集團位于河北灤平縣的一線扶貧點學習扶貧經驗。
11月16日上午,首屆公益傳媒獎學金班正式開課,南方周末總編輯王巍首先致歡迎詞。
王巍指出,如何運用權威的公信力與資源進行公益傳播,是媒體踐行公益事業需要思考的難點和痛點。為此,南方周末希望通過公益傳媒獎學金班,“邀請關注公益的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媒體同行以及NGO的傳播方,加強溝通,共同參與,在公益傳播這條路上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王巍期待,本次傳媒獎學金班,通過幾天的學習和討論,大家能探討出一些有價值又能夠致力于精準扶貧的成果。
【權威大咖授課,全面深度解度】
宏觀政策的模塊
圍繞著精準扶貧的主題,北京市支援合作促進會秘書長楊兆科首先開講,從中國扶貧開發歷史以及政策演變講起,娓娓道來,勾勒出時代變遷背景下中國扶貧發展脈絡與新思維。
傳播體系的模塊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大數據與公共傳播研究基地副主任周如南從公益傳播中的策略與方法入手,指出在互聯網時代,需要提升新媒體環境下自我傳播能力,目前,關于精準扶貧的報道存在較為淺顯、講述方式偏硬等問題,對此,周如南指出,可以通過“真實”、“感情”、“共識”三方面做好傳播。
法律法規的模塊
而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馬劍銀指出了一個現象,即《慈善法》里擬制法律上的慈善概念,但是社會各階層對于慈善有各自的慈善概念,因此,他從慈善法和社會組織法入手,厘清在新聞報道中有關慈善法律法規適用問題。
社會組織創新的模塊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楊團則從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背景談起,他說“提出振興鄉村,絕不是不要城鎮化,也不是要把城鄉發展對立起來,而是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科學引領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城鄉格局及其變化”。楊團老師認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基金會實踐的模塊
愛德基金會理事長丘仲輝分享了愛德基金會自1985年成立以來在農村社區綜合發展上取得經驗與成果,認為扶貧的基本特點是“以人為本”,圍繞以解決老百姓最急需的生活生產需求為主,要軟硬件結合,生產與市場結合,需要“三個參與”,政府、專家和群眾都參與。
媒體視角的模塊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主任、公益基金秘書長呂宗恕分享了南方周末公益版的探索實踐,秉承南方周末的新聞理念,南方周末公益版堅持選題的公共性、新聞性、重要性、故事性、沖突性以及可操作性,同時,南方周末的公益報道也希望有公益屬性,“希望開放,希望合作,希望共享,希望一起進步”。
企業樣本的模塊
碧桂園助理總裁、廣東國強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羅勁榮講述了碧桂園集團探索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精準扶貧長效機制是怎樣的,作為企業,碧桂園的扶貧歷程從1997年就開始了,從單個項目幫扶、試點駐村扶貧、大規模駐村扶貧到9省14縣的全面推進,共惠及3747個村3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而扶貧的主要方法是4+X,分別是黨建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以及根據當地情況而定的扶貧方式。
河邊村試驗的模塊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小云的扶貧故事被他自己稱為是人生最大的一個選擇。2015年元旦,他決定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河邊村幫助河邊村扶貧,徹底改變了這個少數民族村莊,也改變了他對鄉村、對貧困的認識。
【學員積極參與,考察扶貧基地】
不止聽講,還要做作業,寫得好,還有獎勵!
通過不同維度學習公益傳播,六個小組在兩天時間內,以集體之力,策劃了六個公益項目的傳播方案,分別為關注鄉村醫生的“關注鄉村‘健康守門人’公益計劃”、發現并培養社會創新公益領袖的“小鷹計劃”、關注鄉村美術教育的“山溝溝的蒙拉麗莎”、馬云鄉村少年宮發布傳播方案、關注碧桂園苗木項目傳播的“碧桂園助力改造十大臟亂差小區”傳播計劃以及關注鄉村兒童美育的《花兒計劃》。
經過了理論學習和課上實踐,18日上午,全體學員又前往碧桂園集團位于河北灤平的一線扶貧點學習扶貧經驗。
在灤平縣兩間房中心小學參觀由碧桂園援建的新球場。8月動工,10月完工的新球場徹底改變了原來兩間房中心小學缺乏運動空間的現狀,綠茵茵的人工草坪和200米塑膠跑道新操場如今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校園空間。
據介紹,碧桂園在灤平縣開展了“星空計劃”教育扶貧3+3模式,即為學校完成3大件的修建:操場、廁所、水井;3小件的配套:冰箱、微波爐、凈水設備。
本次公益傳媒獎學金班的結業儀式是在碧桂園位于灤平縣平坊鄉于營村的苗木培訓示范基地舉行。
學員們實地考察了產業扶貧對當地居民的幫扶,占地24.45畝的苗木基地,覆蓋236戶貧困戶,預計每戶每年增收8000元。在實地走訪后,學員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習。
【攜手媒體力量,助力公益傳播】
2016年,《南方周末》創立了公益新聞版,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固定開設公益新聞版面的機構媒體,公益版創刊以來至今為止,獨立的采訪刊發公益的主題深度報道已經超過了150篇,合計字數超過了90萬。
傳媒獎學金班也是《南方周末》的特色系列活動之一,我們至今為止已經成功的舉辦了綠色傳媒獎學金班,保險傳媒獎學金班等等,多屆在不同的垂直方向的同類的活動。
今年,《南方周末》首次將公益納入到傳媒獎學金班的活動系列當中來,旨在通過這種形式聚焦公益傳播,更期待在公益傳播方面達成共識,建立起一個公開、公正、權威、有效的公益慈善傳播體系。
不忘初心,未來可期。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