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聶梅生:地產政策應適時調整
我相信,如果中國的樓市像中國的股市一樣一瀉千里,最倒霉的是買了房子的普通百姓,要知道,中國自有住房的比例高達83%,30萬億資產啊。
責任編輯:吳傳震 余力
聶梅生: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
現在并不能說需求得到了滿足,而是真實需求被觀望情緒籠罩,大家都持幣待購
加息并不可怕,它只是對開發資金的15%到20%形成影響
目前市場仍處在僵持中,并沒有從量變到質變,但要預防市場掉頭向下
現在應該出臺支持需求的政策,特別是支持購買90平方米以下普通住宅的政策
房地產市場正在趨冷,行業內的人士如何看待目前處境,對政策有怎樣的訴求?7月1日,本報記者專訪了聶梅生女士。
南方周末: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國房地產市場?
聶梅生:目前這個市場最突出的情況就是交易量下降,市場需求方處在深度觀望狀態,持幣待購。房價5月份同比增加了9.2%,還在上漲,但是交易量持續下降,有的城市下降已經超過了50%,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降幅接近了50%。這是非常重要的信號?,F在的市場格局可以用“有價無市”來形容。
南方周末:為何出現有價無市的情形?
聶梅生: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供給大幅度增加,去年開發商拿了許多地,按政策必須投資建房。到今年5月底,房地產的投資同比增長了31.9%,高出固定資產投資6%。投資增長供給就會增加,但是需求不增反降,一升一降,就形成有價無市的格局。官方的說法是“供需矛盾進一步緩解”,因以前一直的說法是“需求大于供給”,所以加大供給要引導需求。
現在并不能說需求得到了滿足,而是真實需求被觀望情緒籠罩,大家都持幣待購。
南方周末:購房者為何普遍選擇觀望?
聶梅生: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受匯率等宏觀經濟形勢以及股市大幅下跌影響,上半年的宏觀經濟不像去年那樣顯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