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波黑內戰期間,大提琴家斯梅洛維奇冒著生命危險,為無辜死難者演奏悼念,被譽為“20世紀90年代的瓦爾特”;往前追溯至二戰時期,德國侵略者在薩拉熱窩遍尋瓦爾特而不獲,只好承認整個薩拉熱窩就是瓦爾特,是的,這座巴爾干古城,本身就是民族英雄瓦爾特。
責任編輯:楊嘉敏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22日《南方周末》)
波黑內戰期間,大提琴家斯梅洛維奇冒著生命危險,為無辜死難者演奏悼念,被譽為“20世紀90年代的瓦爾特”;往前追溯至二戰時期,德國侵略者在薩拉熱窩遍尋瓦爾特而不獲,只好承認整個薩拉熱窩就是瓦爾特,是的,這座巴爾干古城,本身就是民族英雄瓦爾特。
巴爾干半島八國之旅歸來,首先想寫的就是薩拉熱窩——一座群山環抱、風景秀麗的古城,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簡稱“波黑”)的首都,其民族、宗教、文化的多元化與耶路撒冷甚為相似,故被稱為“歐洲耶路撒冷”。
米里雅茨河自城市東側流經市中心向西匯入波斯尼亞河,有著“薩拉熱窩之河”之稱。
新城區的現代化建筑,老城區石塊鋪就的街道及其土耳其風格房屋,都能吸引旅行者的目光,但給我留下特殊印象的卻是薩拉熱窩博物館、地道紀念館,還有全城許多房屋上留有的累累彈痕。
薩拉熱窩博物館所在地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點燃之處——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訪問薩拉熱窩,車行至此,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在近處的拉丁橋上開槍把他們殺害。奧匈帝國為此刺殺事件向塞爾維亞宣戰,結果引發一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