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樓市盛宴遠未結束
“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準備好現金,等待熊市?!币晃煌赓Y代理人坦承。有多少人在做著同樣的準備?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08年,中國樓市溫度驟降。但外資中的許多長期玩家對中國的興趣遠未衰減,他們正在等待熊市,這將是他們的黃金交易期。
相比烈火烹油般的2007年,2008年中國樓市的溫度驟然冷卻許多。過去蜂擁而來的海外基金,今年的表現大相徑庭,有的離席散去,有的耐心等待下一道大菜,有的則依然渴望加入以分一杯羹。
中國地產的這場盛宴行將結束?在國際資本圈里,這樣的言論并不鮮見?,F在就拋棄中國地產市場?結論似乎遠非如此。5年來,外資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滲透和影響已蔚為可觀,他們中的許多長期玩家對中國的興趣遠未衰減,事實上,他們正在等待熊市,這將是他們的黃金交易期。
來來往往
有人忙著出去,也有人想著進來,交易并未因此清淡。
天下熱錢,熙熙攘攘,逐利而來,逐利而往。經濟表現優異的中國,隨著人民幣升值的啟動,過去幾年內迅速躥紅,成為國際資本的頭號角逐目標。
其中,房地產行業磁場強大。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6年來,房地產已經成為僅次于“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的第二大外商投資行業。這些資本主要來源于港澳臺地區、歐美及新加坡和東南亞地區三大區域。
活躍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外資基金保守估計也有兩百家之多,他們攜重金而來,賺巨資而去,“有了風險跑得比兔子還快”。昨天他們還在中國四處找項目,今天,他們中的一些開始退出。
2003年7月,摩根士丹利房地產基金率先進入上海房地產業,投資了核心地段盧灣區“錦麟天地雅苑”項目,5年之后,他們再次開風氣之先:摩根士丹利資產管理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他們有意出售錦麟天地和華山夏都兩個項目。作為在上海持有地產資產最多的國際投行之一,這是大摩首次在滬出售所持項目——雖然,上述人士否認看淡上海樓市,并稱出售只是他們的常規操作。
據悉,開始“常規操作”的以第一批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外資大投行為主,除大摩外,花旗、高盛也分別出售了在上海的大型辦公物業。
市場進入調整期,壞消息不斷傳來,成交萎縮、信貸緊縮、企業資金鏈岌岌可危,外資的拋售加重了市場上開始彌漫的利空氣氛。
也有分析指出,這些國際大投行近期套現的行為或許并不意味著他們看空中國,而可能是為了彌補他們在美國次貸危機中遭受的巨額損失。他們不僅拋售在中國的資產,在日本、東南亞等國也是如此。“這次的情況不同于以往。”在市場上浸淫多年的EI(國際私人股權基金)高級副總裁、中國區首席代表魏松說,“內部、外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