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逸辭世 武俠永遠是一座圖騰
“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俠客。特別是今天的世界,看似有發達的科技文明,可是人更冷漠,照樣有不公平”
蕭逸,原名蕭敬人,山東菏澤人。1949年遷往臺灣,受60年代臺灣新派武俠小說潮影響,蕭逸開始長篇歷史、俠情小說創作,近半世紀以來,出版五十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甘十九妹》《飲馬流花河》《無憂公主》《馬嗚風蕭蕭》《長劍相思》等多部著作發行量俱己超過千萬冊。他的許多作品被搬上影視銀屏,1993年播出的《飲馬流花河》是央視拍攝的第一部武俠劇
責任編輯:周建平
2009年4月30日,蕭逸在北京
“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俠客。特別是今天的世界,看似有發達的科技文明,可是人更冷漠,照樣有不公平”
蕭逸,原名蕭敬人,山東菏澤人。1949年遷往臺灣,受60年代臺灣新派武俠小說潮影響,蕭逸開始長篇歷史、俠情小說創作,近半世紀以來,出版五十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甘十九妹》《飲馬流花河》《無憂公主》《馬嗚風蕭蕭》《長劍相思》等多部著作發行量俱己超過千萬冊。他的許多作品被搬上影視銀屏,1993年播出的《飲馬流花河》是央視拍攝的第一部武俠劇
全文約2772字,細讀大約需要7分鐘
11月19日,著名武俠小說家蕭逸因肺癌晚期醫治無效辭世,享年83歲。20天前,金庸去世,相比之下,蕭逸走得悄然。
有江湖就有排行,江湖的架構者也難逃被比較的命運。媒體紛紛用“南金北蕭”介紹蕭逸。他的次子蕭培寰直言,“沒必要把兩個不同的人放在一起,金庸的成就有目共睹,蕭逸自成一派。”
蕭逸風格飄逸,典雅婉約;寫盡孤膽英雄的風流往事,本人卻與風流無緣,連熬夜寫作都竭力克制;身處江湖,卻獨來獨往專職寫作,為隔絕外界叨擾,遷家美國。蕭逸一生自律又瀟灑,專一又多情,在常以風流聞名的武俠名士群體中,他顯得更為持中守正。無論在文學世界還是現實生活中,蕭逸都獨樹一幟。
命中注定
1935年,蕭逸生于北京。父親蕭之楚為國民黨高級將領,未畢業就棄筆從戎,蕭逸回憶“爺爺勸父親務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