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疑云,引發學術界大量質疑
從國內外研究進展來看,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也許是遲早的事,但是如何遵守科研倫理,如何選擇靶標基因,政府如何監管,則必須慎之又慎。
責任編輯:朱力遠
從國內外研究進展來看,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也許是遲早的事,但是如何遵守科研倫理,如何選擇靶標基因,政府如何監管,則必須慎之又慎。
2018年11月26日,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副教授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和娜娜在深圳一家民營醫院誕生。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受精卵的CCR5基因進行修改,希望她們出生后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不過,據界面新聞報道,涉事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最新回應:“基因編輯嬰兒未在本院出生。”
事實真相雖然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但是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受精卵的CCR5基因進行修改,希望她們出生后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一過程目前已經引起廣泛爭議。
基因編輯嬰兒如何誕生
CRISPR/Cas9技術是利用一段能識別特定DNA序列的RNA,引導Cas9蛋白對靶標基因進行準確修改的一種最新基因編輯技術。由于設計和制作RNA比蛋白質簡單,不僅構建成本得到大幅降低,而且可以精確到單個堿基,同時脫靶效應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內,幾乎所有常見的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甚至是人類細胞和胚胎,都被基因編輯技術加以遺傳改造,展現出各種令人驚喜的前景。
據賀建奎博士介紹,他們正是用CRISPR/Cas9技術對產生露露和娜娜的受精卵進行基因編輯,即用一根5微米、約頭發二十分之一粗細的玻璃針,將特定的RNA引導序列和剪切酶Cas9 蛋白,注射到尚處于單細胞的受精卵中,再將這種基因編輯的受精卵移植回媽媽子宮內,目前成功誕生一對雙胞胎女嬰。
賀建奎還介紹稱,在50枚人類胚胎基因測序結果顯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