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不只是管、關、罰大棒之后,胡蘿卜怎么給
執法者不應只是冷面孔,也要有熱心腸,能整改的企業找專家把脈,精準幫扶,不能整改的“散亂污”則嚴格關停。
責任編輯:汪韜
中恒寵物用品有限公司廠區內,正在生產的塑料袋制品。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
“長期以來,包括環保系統自身對環保的職能認識有誤區,認為就是執法、關停、罰款。”
執法者不應只是冷面孔,也要有熱心腸,能整改的企業找專家把脈,精準幫扶,不能整改的“散亂污”則嚴格關停。
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江蘇鹽城,李峰經營的麗凱毛絨公司被發現廢水排放不達標、黑煙排放。
停產整頓之后,有人建議他“關廠吧”。
花費400萬元改造鍋爐等設施復產后,2018年11月21日,在和媒體座談時回憶起這段經歷,李峰仍然難掩緊張,“當時真的很害怕”。
限產、限排、關停……環保督查帶來的企業整改被坊間定義為“一刀切”,因此飽受爭議。
“長期以來,包括環保系統自身對環保的職能認識有誤區,認為就是執法、關停、罰款。”江蘇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綜合組組長分析,執法者不應只是冷面孔,也要有熱心腸,能整改的企業找專家把脈,精準幫扶,不能整改的“散亂污”則嚴格關停。
改變正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制造業聚集區悄然發生,約談、督查等行政手段之后,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采取更彈性的管理措施,引入經濟手段降低環境風險。
李峰們如釋重負。
環保不只是管、關、罰
鹽城處于東部沿海,因為產品質量和區位優勢,在這里生產的很多制品都銷往美日韓等發達國家。
李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