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眼里的美國與中國
近年來“辱華”成為輿論界的高頻用詞,事件不斷,例如最近的D&G事件。我稍稍做了一些回顧,此類事件竟然以歐洲為多,多少有些感到意外。而且事件多發生在民間往來。這令我想起了歐美之間的歷史往事。
責任編輯:陳斌
可是D&G的危機公關確實糟糕,慘淡收場也令人唏噓。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
崛起的中國和崛起的美國一樣,成為老歐洲韶華已逝的“刺激源”
近年來“辱華”成為輿論界的高頻用詞,事件不斷,例如最近的D&G事件。我稍稍做了一些回顧,此類事件竟然以歐洲為多,多少有些感到意外。而且事件多發生在民間往來。這令我想起了歐美之間的歷史往事。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吸引了不少歐陸的同情者。尤其是法國,波旁王朝與英國關系向來不睦,出于“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現實邏輯,對華盛頓們大力支持。而法國民間的熱心,則是出于“樸實、貧窮的北美農民反抗英國暴君的自由之戰”的浪漫想象。身為法蘭西貴族的拉法耶特侯爵赴美參戰,成為了新大陸的英雄。白宮后面就是以他命名的紀念廣場,象征著法美的親密關系。
第一任駐法國大使是赫赫有名的富蘭克林,可見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對法蘭西的重視。有意思的是,在眾“國父”里以浮華、精明著稱的富蘭克林在法國,扮演了樸實得略顯土氣的美國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柴穎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