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和艾滋病戒毒人員親密接觸,讓五千HIV感染者走向新生
有這么一個職業群體,他們每天都要和艾滋病戒毒人員零距離接觸,隨時可能面臨職業暴露風險。在他們承受著巨大工作和心理壓力的同時,家人也無時無刻不擔著心。有的干警為了杜絕風險,洗發水、沐浴露、牙膏、毛巾、被子、枕頭等用品都與家人分開用。
有這么一個職業群體,他們每天都要和艾滋病戒毒人員零距離接觸,隨時可能面臨職業暴露風險。在他們承受著巨大工作和心理壓力的同時,家人也無時無刻不擔著心。有的干警為了杜絕風險,洗發水、沐浴露、牙膏、毛巾、被子、枕頭等用品都與家人分開用。
他們就是艾滋病戒毒人員專管區民警。
戒毒干警因為長期與艾滋病病人零距離接觸,存在職業暴露的風險大。與家人分開用洗漱用品,無論是從醫學角度,還是從心理角度,都是希望完全杜絕感染風險。
“既然存在這個職業,那就要有人去做。履行肩頭的責任,忘卻危險和恐懼。”這是廣東省南豐強制隔離戒毒所艾滋病專管區一名堅守了10年的干警的肺腑之言。今年12月1日是第31個世界艾滋病日,讓我們來聆聽一下這群用自己臂膀撐起一道社會安全防線的民警們的故事。
1_副本.jpg
何喜昌 44歲,黨員,參加戒毒工作22年
對于警察職業的愛與熱誠,讓他戰勝了對于艾滋病的擔心和害怕,對于戒毒人員的成功開導,則是支撐他努力做好專管區工作的最大動力。
“我印象最深的戒毒人員是林某,他剛一轉入專管區就立即明白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萬念俱灰,抗拒戒治。我多次找他做思想教育與開導,給他講艾滋病治療方法、講做人的道理,講人生的意義。終于,他成功戒掉毒品。作為一名干警,能夠成功轉化學員,我十分難忘且自豪。”與記者聊到這個案例時,何喜昌的眼睛散發著喜悅的光芒。
劉學傳 48歲,黨員,參加戒毒工作24年
作為專管區的“老人”之一,當記者問他是否害怕職業暴露時,劉學傳笑道:“怕,哪有不怕的。但既然社會有這樣的職業,那就要有人去做,黨和人民把HIV感染人員集中管理的工作安排到這里,那我們就要履行自己的責任,忘卻危險和恐懼。”
閆化,39歲,黨員,參加戒毒工作17年
提到這十年的專管區經歷,閆化最深刻的記憶是家人態度的轉變。當初知道他要來,閆化的妻子非常不贊成,大吵小吵持續了很久,隨著時間的推移,妻子才逐漸接受這份工作。 直到如今,閆化的洗發水、沐浴露、牙膏、毛巾、被子、枕頭等用品,都是與家人分開的。“家人的壓力有多大我是知道的,非常感謝他們這么多年一直支持我,與我一起堅守。”提到妻子時,這位高大的北方漢子露出溫柔的笑容。
付志鄧,44歲,參加戒毒工作22年
在專管區工作這么多年,在談到他的感受和感想時,付志鄧仍忍不住感慨:這里的工作辛苦又危險,心理壓力太大了。“來到專管區初期,我總是夢到被戒毒人員追著咬,然后滿頭冷汗地醒來。”付志鄧說,“所以到現在,我依然瞞著家人,沒有告訴他們這里需要零距離接觸艾滋病戒毒人員的工作性質,我不希望他們與我一樣承受這么大的壓力。”
高志軍,40歲,黨員,參加戒毒工作15年
高志軍多年來摸索出來的經驗是,只有對戒毒人員“掏心窩”,他們才會向民警真正敞開心扉。2013年那個夜晚,戒毒人員林某主動申請與高志軍談話,未開口,已經泣不成聲。他們家倆兄弟都吸毒,因為共用針頭,弟弟將艾滋病傳染給他,他傳染給了妻子,后來林某的父母親也均被傳染,這樣殘酷扭曲的事實讓他無法接受,幾近崩潰。在這之后 ,高志軍在生活上、學習上、治療上給予林某更多的關心與幫助,讓他走出陰影努力改造。終于,林某被評為“三好學員”。
于光明,45歲, 黨員,參加戒毒工作23年
“我是主動申請到專管區。”于光明說,“這么多年了,一批批戒毒人員被我們教育、感化、挽救,早早解戒,這是一件讓人自豪的事。”
提到擔憂的事時,于光明對記者說道:“還是家人吧。他們很擔心會發生職業暴露,而且我的工作時間長,夜班很多,有時候很難真正陪伴著家人。說到期望,我很希望單位能夠更加關注基層民警的身心健康。”
王濤,43歲,黨員,參加戒毒工作19年
盡職盡責,用心幫助與關心艾滋病戒毒人員,這是大家對王濤的印象。2010年5月,正待確診的疑似狂躁癥艾滋病學員阿旺突然攻擊另一名學員,關鍵時刻,王濤立馬上前,與互助學員一起奪下阿旺手中螺絲釘,手臂上卻劃出一道滲血劃痕。所幸,經醫院篩查,6個月后,醫生告訴王濤,沒有發生職業暴露。
這么多年,經歷過苦、累和危險,王濤依然覺得自己有所收獲。他認為,專管區是一個鍛煉人的熔爐,看著戒毒人員求生的眼神,能讓民警們重新認識生命。
焦廣洋,39歲, 黨員,參加戒毒工作時間15年
“我們每天都害怕職業暴露,這里是戒毒場所中風險最高的單位,咱們這些能堅守下來的兄弟真的極其不易。”
凡事認真去做,用心去做,這是焦廣洋的座右銘。具體到專管區的工作,那更是要具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而在工作之中,焦廣洋也真的做到了這點。
易國華,48歲 ,黨員,參加戒毒工作時間27年
“在專管區工作10年,有苦有累,最大的收獲是工作信念,看到了專管區的干警是能吃苦,能干事,干成事的一個團結奮斗的群體,在這個群體里工作我感到自豪。”易國華特別不愿意看到外人對專管區干警有誤解,不理解,甚至有歧視的眼神看專管區的干警,他愛著他的同伴,也愛著這個奮斗了十年的地方。
古華,42,黨員,參加戒毒工作18年
畢業于中山大學法學專業的古華是專管區中的“高材生”,很多朋友都勸他,可以找一個更安穩的工作,但是對于戒毒工作的熱愛和專管區工作的強烈使命感,使他一直堅守在專管區的基層工作中。“工作艱辛,執法風險大,工作環境高危,HIV戒毒人員教育轉化工作需要民警付出大量的心血,努力,確實不容易。”古華說,“所以,我們都會給他們以充分尊重,平等對待,用心關愛,同時嚴格管理,關注心理變化及異常情況,你們看,現在我們的專管區是越變越好啦!”
【十年】
他們的10年,讓5000多名HIV感染人員走向新生
浮云一瞬,流水十年。從2009年建立艾滋病戒毒人員監管專區開始,廣東省南豐強制隔離戒毒所第四分所已經進入了第十個年頭。上述十位民警均是在艾滋病戒毒監管專區堅守了10年的“老人”。十年間,先后有171名警察和醫務人員在南豐所艾滋病戒毒人員專管區服務,用辛勞和無畏集體見證了累計5000多名HIV感染人員在專管區短暫停留然后重新走回社會、走向新生,監管專區最高峰時收治了781多人。
多位到專管區視察調研的領導都說,專管區的同志無論是從工作的艱險程度還是從工作的完成質量來看,都應該給予高度的評價和充分的榮譽。但是用專管區警察和醫務人員自己的話說,他們與奮戰在戒毒工作戰線上的其他同事一樣,從事的都是平凡細微的工作,履行的都是應盡應當的職責。
歷經艱難困苦,卻只道是尋常。
正是專管區警察和醫務人員的這種精神信念,使他們中涌現出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先進工作者”王濤,司法部“新時代最美法律服務人”獲得者黃達輝,“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楊奕青,“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應健等一大批先進人物,專管區也先后榮獲大運安保工作集體二等功、廣東省禁毒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