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改造基因,母嬰阻斷技術已成熟!對話艾滋媽媽,聆聽生子心路
日前,關于艾滋病感染者如何生產健康嬰兒的話題在網上引起熱議。在世界艾滋病日的第二天,PLus君獨家追蹤了一位艾滋媽媽通過母嬰阻斷技術順利分娩的全過程。
35歲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阿晴又當媽了。12月2日上午9:33,她的二女兒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呱呱墜地。寶寶舉著小手,使勁蹬著腳丫,響亮的啼哭聲回蕩在手術室里。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12月2日上午,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35歲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晴阿順利生下一個女兒,重2.79千克。稱重時,她仿佛在向世界招手。
醫生為阿晴實施了“母嬰阻斷”技術,將寶寶感染風險控制到接近零。在廣東,許多“艾滋媽媽”如阿晴般幸運。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我省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從2013年的6.8%下降至2017年的4.7%,處于歷史最低水平。
阿晴順利生下一個女兒,孩子啼哭聲嘹亮,回蕩在手術室。
“哭聲怎么這么大,她還好嗎?”剛剛接受完剖宮產手術,疲憊的阿晴仍惦記著小生命。“放心,這說明寶寶肺功能好嘛!”主刀的婦產科樊醫生笑著安撫。
孩子啼哭聲嘹亮。
剖腹產后,產婦被推出手術室。醫生說,等過三五天就能出院,孩子也可跟著母親一起出院回家了。
阿晴對新生命懷有無限期待。12年前,她生下了大兒子,家人一直希望再添一個貼心“小棉襖”。如今女兒出生,正好湊成一個“好”字。
正是在懷大兒子時,阿晴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頓時嚇出一身冷汗。她此前毫不知情。身邊人人談“艾”色變,得此病好比被 “判死刑”,阿晴曾深感墜入絕望的深淵。
家人的包容給了她力量,腹中小生命使她強大,“母嬰阻斷”技術讓她重振信心。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蔡衛平對她說:“只要堅持吃藥,寶寶被感染的風險比中六合彩大獎的幾率還低。”
但孩子1歲半時才能確定阻斷是否成功。經歷了十月懷胎的小心翼翼,再加上18個月等待“宣判”的戰戰兢兢,當醫生告訴阿晴孩子健康時,她如釋重負。
類似的心情,阿晴如今又要經歷一次。不過,這一次她從容了許多。這些年在家人、醫生關愛下,她堅持服藥,定期就醫,常常感到自己與健康人無異,早已習慣“與艾共舞”。
在許多人看來,艾滋病仍是絕癥,因為病情雖能控制,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的特效藥物??砂⑶缬X得,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生命的長度,而在于幸福感的濃度。她覺得此生已有最好的禮物——家庭和美,兒女雙全。
當然,阿晴也在意社會上的異樣眼光。因此,知道她秘密的人少之又少。她期待社會消除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視,也希望更多病友能像她一樣,阻斷艾滋病傳播,實現當媽媽的夢想。
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接診了400多例“艾滋媽媽”,無一例“母嬰阻斷”失敗。
剖腹產進行中。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