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最好方式 就是狠抓改革落實

(原標題:“慶祝的最好方式就是狠抓改革落實”)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強調,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抓改革落實上下更大氣力,關鍵是找準問題、抓住問題、解決問題。

繼承是最深的紀念,推進是最好的慶祝。中國紀檢監察報《本領周刊》特邀請專家學者講述學習理解此次會議精神的心得,與廣大黨員干部一道,落實中央要求,以實干推進改革。

對話人: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 李志勇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 張國玉

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李方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杜治洲

“崇尚行動,是中國40年波瀾壯闊改革開放歷程的集中體現”

記者:第五次深改會指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抓改革落實上下更大氣力。這體現了什么導向?

張國玉:改革開放,激發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使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贏得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主動追隨和高度認同,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凸顯出黨的強大領導力,這是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重要實踐根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以新作為、新成就繼續贏得人民認同。行勝于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方式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抓改革落實上下更大氣力,以改革實際成效向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

李志勇:會議釋放出強烈信號——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更大作為,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40年實踐證明,越是環境復雜,越要保持戰略定力,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穩腳跟,擔得起風險。行動最有說服力。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要深刻總結改革開放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更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抓改革落實上下更大氣力,使改革落地生根。

李方祥:一項科學的決策,如果沒有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那就只能成為紙上談兵。40年輝煌成就,不是談出來的,不是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出來的,而是一批又一批改革者扎扎實實地干出來的。

從1980年深圳成為中國首個經濟特區,到2018年4月中央明確將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40年來,越來越多“開放高地”不斷壘起并邁向“高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拉開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歷史帷幕?!饵h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為未來7年的改革提供了總施工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扭住關鍵、精準發力,敢于啃硬骨頭,盯著抓、反復抓,直到抓出成效。黨的十九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提出了158項改革舉措,使改革大旗在新時代愈加鮮亮。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的預期目標,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已完成過半,向廣大人民和世界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改革“成績單”。

記者:這次會議審議通過了15項改革方案,釋放了什么信號?

李志勇:從總體上看,這些方案體現了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從導向上看,一是在更高水平上推進對外開放。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制度體系建設方面的探索,為新時代對外開放積累經驗、探索路徑。二是堅持改革的市場化方向。這次會議在完善市場主體制度、規范政府行為等方面推出了新舉措。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會議在教育、醫療、文化、行政執法、社會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政策落地后,民生將有更大改善。四是創新是發展第一動力。對科技期刊、出版等方面的改革,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意義重大。五是注重基層創新。善于總結基層和群眾經驗,是改革的重要經驗。北京市“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探索,對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具有借鑒意義。

李方祥:15個重大改革舉措和部署,彰顯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地破”的實干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于認識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擔心說錯什么,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么,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度的改革開放的舉措。”崇尚行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長期堅持的改革理念,也是中國40年波瀾壯闊改革開放歷程的集中體現。

抓改革落實要堅持問題導向

記者:在抓改革落實上下更大氣力,關鍵是找準問題、抓住問題、解決問題。如何做到這個要求?

李志勇:找準問題,要深入調研,把握實情。調研要真調研,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古人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眾在哪兒,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要學會走群眾路線,經常到群眾中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對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深入思考分析,找到問題的癥結。

抓住問題,要學會總攬全局抓大事,抓主要矛盾。“將軍趕路,不追小兔。”客觀事物紛繁復雜,領導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審時度勢,既把握事物全貌又要著力找出主要矛盾所在,找出關鍵所在。譬如,抓改革,要解決一些基層干部疲于應付、敷衍塞責問題。這一問題表現形式多樣,但要害在于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運行不暢。有的地方問責過濫、不夠精準,大膽改革者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和保護,使一些干部畏首畏尾、不敢作為。健全這方面的機制、抓好機制落實,就成為關鍵問題。緊緊抓住這類問題,圍繞問題改革,才能收到實效。

解決問題,要掌握科學方法,善于抓落實。抓落實,首先要有戰略思維,要始終關注整體面上改革推進落實情況,確保大的改革決策落實,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同時,也要善于從小處切口、點上發力,找好切入點。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特點更為突出,容易出現相互掣肘、互相牽制和互相推諉的現象,導致改革緩行或空轉。因此,要學會以點帶面,從小處入手,一點點推進。

推動發展的難點、社會關注的熱點、民生疾苦的痛點,往往就是改革的切入點。不能知難而止、消極坐等、無所作為。找準了改革切入點,一點一點改下去,才能確保問題發現一個就能解決一個,不斷把改革推向深入。

“把黨中央要求搞準,把存在突出問題搞準,做實改革舉措”

記者:根據會議精神,地方抓落實要從全局高度把握黨中央戰略意圖,使地方改革更好融入國家改革發展大局,把黨中央要求搞準,把存在突出問題搞準,做實改革舉措。這其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張國玉:地方抓改革落實,一要吃準上頭,二要吃透下頭,三要找到準頭。

吃準上頭。各地抓落實要從全局高度把握黨中央戰略意圖,使地方改革更好融入國家改革發展大局,堅持目標導向。具體來說,地方抓落實要跳出來看問題,用大看小,把地方放到國家整體層面去考慮、去定位。既要領會國家層面對本地發展方向和重點的要求與部署,又要思考本地的改革發展能為國家做出哪些戰略貢獻。

吃透下頭。各地抓落實要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從解決突出問題出發,注重問題導向。具體來說,地方抓落實要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開始、從發展最薄弱的問題開始、從改革最關鍵的問題開始,勇于直面本地發展中的短板,辯證分析短板,善于貫徹新發展理念,既要善于揚長避短,又要注重化短為長,取長補短。

找到準頭。各地抓落實要把國家層面的目標導向和地方層面的問題導向有機結合起來,找準本地改革落實的定位,抓準地方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一方面,根據國家明確的發展目標去找出本地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政治領導、思想引領。另一方面,找準本地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標國家提出的目標要求,知道差距、知恥后勇。

李志勇:當前改革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是一些領域改革效能不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較為嚴重。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沒搞準黨中央的要求和改革目標,沒聚焦問題推動改革。

抓落實,要在審題上下大功夫,注重專業化的解讀、分析、論證,把題目解透。同時,要征求基層、群眾的意見,汲取群眾智慧,善于發現、總結、推廣基層實踐創新。審好了題,想清楚了思路,找到突破口,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地破,才能提高改革執行力,把改革落實到位。

抓落實切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記者: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中央紀委近日也公開曝光6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問題。這次會議再次提出,切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什么這樣強調?

杜治洲: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是改革開放的核心精神之一,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動力源泉,也是黨領導改革開放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與改革開放目標、求真務實精神都是相背離的。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其二,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落實黨和國家政策、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其三,當前,推進改革開放事業中仍然存在一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記者: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杜治洲:在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維護政令暢通方面,對政策文件和中央精神囫圇吞棗,不加消化,只進行口號式的傳達;作秀多、表態多,行動少、落實差,單純用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貫徹會議,過度留痕,工作不落地。

在履行工作職責方面,庸政懶政,不作為,亂作為,隨意決策,胡亂拍板;習慣性弄虛作假,造假經驗、假數據,掩蓋真問題。

在學習和調查研究方面,理論嚴重脫離實際,應景交差的多,沉下落實的少,文山會海,不問實效;調查研究重過場,輕內容,且層層陪同,走“經典路線”。

在服務群眾方面,有的不顧群眾需要和疾苦,搞“蹲式窗口”,態度粗暴,有的則“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工作能拖則拖,能推則推。

張國玉:有一個問題需要補充說明,就是“過度留痕”,重“痕”不重“績”,重“跡”不留“心”。工作留痕的初衷是盡量使得工作可檢查、可考核、可追溯,強化干部擔當精神,提供履職依據,也便于追責問責,壓實責任。但在實施中,不少地方出現過度留痕的情況。一些機關部門光說不干,把時間和精力放到材料上,把責任和落實推到下面去。凡事都要求反復填表、多次簽字,使基層干部用過多時間、精力去調表、報材料,既費時費事又費力,效果也不好。

記者: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應當從哪些方面入手?

張國玉:可以采取激勵、督查、問責相結合的方法。一是注重激勵。點燃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除完善激勵制度外,地方、單位和部門的主要領導要以身作則,善于做“點火人”和“堆柴人”,帶動班子、指引隊伍、激勵一方百姓。二是優化督查。既要督任務、督結果、督進度,又要督作風、督責任、督方法,根據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督查方法,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精準問責。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對改革落實中領著、推著還不走的干部,必須嚴肅問責。問責應問到關鍵處,防止和破除問責中的形式主義,既要防止應問不問的現象,也要避免草率問責、一問了之的傾向。

運用激勵、督查和問責,要注重順序、方法。從正向激勵到負面懲罰,根據實際情形恰當使用,使干部服氣、督導有效。

杜治洲:第一,強化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要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并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同時,群眾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歪風邪氣看得最清、了解最多,必須強化群眾監督,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這方面問題進行專門整治。此外,對那些嚴重弄虛作假、追名逐利、脫離群眾的反面典型要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公開曝光。

第二,建立重實績的干部考評體系。完善科學的干部評價體系,提高群眾滿意度的權重,反對純數字業績。對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群眾擁護的干部,要提拔重用。要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組織和群眾認不認可作為選拔干部的根本依據,要讓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脫穎而出,真正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良好氛圍。

第三,精簡各類學習、檢查和督導。時下名目繁多的學習、檢查工作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干部干實事的負擔。要把干部從助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放出來。要嚴格控制各類學習、監督檢查、索要材料報表的總量和頻次,盡可能將同類事項進行合并,讓基層有更多時間用來實實在在抓工作。(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李玉長)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