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腿小哥送外賣 每天4萬步
最近在重慶,一位外賣哥在朋友圈意外走紅,大家紛紛為他的點贊,他叫陳登超,12歲的時候因為小兒麻痹癥左腿完全萎縮,如今他憑著一條腿,拄著拐杖送外賣,每天會堅持七八個小時。
這根拐杖,是陳登超送外賣最大的依靠,和時間賽跑,練就了他右腿和拐杖嫻熟配合的本領,每到一個送餐地,他會把拐杖支得遠一些,三步并作兩步,迅速跳下臺階,比其他人走得還快。
陳登超:亮紅燈了。等一下,兄弟。
眼看著這單還剩30多秒就到時間,陳登超趕緊在手機上先點送達,然而這部電梯居然不在送餐的樓層???,擔心顧客誤會,他趕緊爬了兩層樓梯。
顧客:謝謝。
陳登超:沒事沒事。
幾單送下來,陳登超里邊的衣服已經濕了,不過他還在為自己提前點了送達心懷愧疚。
陳登超:已經點了(送達),但是別人沒有第一時間收到餐,覺得自己做這行,得要做好點。
記者:覺得今天做得不夠好?
陳登超:不夠好。
為了做好這份工作,陳登超平均每天要走4萬多步,從去年9月開始,他已經數不清換了多少根拐杖。
陳登超:你看這根拐杖又要壞了,到時候下面這根不銹鋼抵上來了,用不了多久就要(擊)穿(塑料)。
為了減輕腋下的疼痛感,最近陳登超換了一根減震拐杖,似乎沒有效果。
陳登超:拄著拐杖,它承受力全部在這里,還是很痛的。別的很多人都問過我為什么不拄兩根拐杖,如果拄兩根拐杖就不適合做這個工作了,自己選擇了做這個就只有去堅持。
因為左腳不便,陳登超送外賣騎的是時速只有二十碼的電動三輪車,轉彎的時候,三輪車比其他送餐員的兩輪摩托更安全一些。
從白天到晚上,他平均每天要騎一百多公里。這天重慶的氣溫只有6度,晚上八點,天空下起了小雨,騎在電動車上,寒風刺骨,但陳登超說他最喜歡雨天,因為一單會多5毛的天氣補貼。好不容易搶了幾單,要么是路程遠的,要么是沒電梯的,剛送完第一單,就出了狀況。
陳登超:喂兄弟,我是剛剛送外賣的,你剛剛說送錯了啊,我馬上回來,馬上回來。
本想著把餐換回來就能彌補自己的過失,結果卻讓陳登超有些意外。
顧客:對不起,我不知道,把第一碗已經吃了。
陳登超:沒事沒事。
由于外賣已經被吃了一部分,為了尋求另一名顧客諒解,在這棟居民樓,他一口氣爬了六層,趕緊解釋,把剩下的餐送給顧客后,還當場全額賠償顧客。
記者:賠了多少錢?
陳登超:二十九元。
從晚上八點開始,將近5個小時,陳登超一共爬了20多層樓,行駛了30多公里,送了六單,本來能掙到60多塊錢,不過,除去賠償,只剩下一半?;氐胶团笥押献獾陌仓梅?,已經是凌晨1點多。
陳登超:不累,只是有一點冷。只要習慣就好,堅持就不累了。
外賣哥陳登超:善意像一抹光 倍感溫暖
我們看到陳登超送外賣非常努力,雖然拄著拐杖,卻比普通人走得快,他說既然做了這一行,就得做好。對于這份工作,也時常會遭遇別人的不理解,但大多數人會報以善意,就像寒夜里的一抹光,讓他感到溫暖和這份工作的價值。
陳登超:這是一個幫送單,跑腿。
記者:應該來得及?
陳登超:嗯,沒有很遠。
這個訂單是一名住戶要求把幾床被子從五樓拿到車庫。
陳登超:不是老師,你不要再發(訂單),她直接掛(電話)了,沒事沒事,她取消了。
可能是等的時間有點長,剛到車庫,訂單就被對方取消了。但考慮到打電話的是位女士,可能拿不動,陳登超還是爬上五樓準備去幫忙。
顧客:你哪里拿得動嘛?
陳登超:拿得走,拿得走,你拿給我嘛,真的拿得走,你拿來嘛。
顧客:你幫我拿一個小的就可以。
最終這名住戶只讓他拿了較輕的被子下樓。
顧客:這個錢必須要給,我們之前不知道(你是這種情況),這個必須要給。自己還出來找生活,確實不錯。
不過有時候陳登超也會遇到不理解他的人,有次送干鍋,騎著的三輪摩托在過減速帶的時候,干鍋騰空跳躍,打翻了。
陳登超:他說得就很難聽,跛著個腳還出來送什么外賣,該休息了。我當時就想說,難道我腳瘸了就只能在家里嗎?不能出來生活嗎?
原本79元的干鍋,陳登超給客戶發了88.8元的紅包表示歉意。不過還是被顧客投訴了。
外賣送餐員:他從來沒抱怨過,比我們跑得還多,所以這就是一個人生態度。
正是陳登超不抱怨、積極的生活態度,讓很多陌生人和他成為了朋友。一位張女士加了陳登超微信后,每次都直接聯系他送咖啡,經常都會在微信上互相問候關心。
張女士:有時候還互相問候,互相關心,我確實也是發自真心地想幫助他。
這是去年凌晨三點,他給一名學生送餐后收到的短信:“感謝你,騎手叔叔,以后注意安全,真的看到你的傷,鼻子都酸了。”
陳登超:因為冬天(凌晨)三四點鐘送了過去,覺得能夠收到這種短消息,心里面很溫暖。
外賣哥陳登超:責任是自己堅持的信念
對于陳登超來說,送外賣的日子有辛酸,也有不理解,但更多的是身邊的溫暖。如今陳登超組建了家庭,有一個五歲的兒子,小日子過得挺溫馨,他說自己送外賣最大的動力就是來自家庭,因為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家人沒有放棄他,如今他也要擔負起對家庭的責任。
陳登超的老家在重慶合川錢塘鎮,家里有三個孩子,他是老大,10歲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小兒麻痹癥,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醫生告訴他兩年后可以手術治療。然而12歲那年,他并沒有等來唯一的希望。
陳登超:家里把所有的錢都用完了,為了看我的病,后來還是沒看好,以后怎么去面對,怎么在世上生存,想到這些當時就感覺活著沒什么意思。
在陳登超就要放棄時,家人沒有放棄他。一年多后,在哥哥和發小的帶領下,他開始了開船打魚的生活。如今他經常會帶著五歲的兒子回重慶合川的老家,去嘉陵江邊看看這些漁船,這里就是他重拾信心的地方。
陳登超:膀子上面的肌肉也挺好的,就是推船推出來的。出來之后,認識的人也多了,見的事情也多了,感覺自己語言也豐富一點了,過得很充實。
后來陳登超收過廢品,修過電器、電腦。漸漸地,他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陳登超:我不能改變現實,但是我能改變現狀。
為了改變現狀,也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家人,去年,陳登超把兒子從農村老家接到了重慶主城上幼兒園,而他自己辭去了工廠里的工作,送起了外賣。這份工作時間靈活,陳登超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兒子身上。
陳登超:十個減四個(等于多少)?
陳登超兒子:(等于)六啊。
陳登超:(以前)看到輕軌他就說火車來了,現在(到城市),他見的東西要廣一些。
為了多和孩子交流,有時候陳登超會帶著5歲的小杰去買菜,懂事的小杰會幫著爸爸提東西。這天,陳登超做了幾個拿手菜,招待來家里的親戚朋友,幾口小酒下肚,他的堂哥給我們講起一件讓他非常感動的事兒。
陳登超堂哥 陳登學:一個環衛工人騎車打瞌睡,把他撞了,交警判(調解)環衛工人賠他1000塊錢。
然后陳登超拒絕了賠償,自己花錢修好了車。
陳登超堂哥 陳登學:他本來就是(要被)照顧的對象,他心里想的是我要去照顧更多的人,所以和他接觸得越久,對我們的感動是越大的。
陳登超說,他的妻子跟著他過日子挺不容易的,他最想好好照顧的就是老婆和孩子,今后自己有一定的物質積累后,希望發展養殖業,讓家里人的生活都過得更好一些。
陳登超:好累啊,感覺不想跑了,但是想一下老婆孩子就覺得又有動力堅持下去了??孔约核械哪芰θコ袚@份責任,父親的責任和丈夫的責任,就是自己堅持的信念。自己堅持下去,必須堅持下去。
(央視記者 唐巍 王磊 謝鵬 江北臺 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