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茅臺的人

普通人大概想不到,對于那些不做酒生意、處于消費鏈頂端的人來說,囤茅臺的最初理由,是因為它“相對便宜”。

責任編輯:顧策

2018年9月2日,上海一家大型連鎖超市貨架上展示銷售的茅臺酒系列產品。(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2月6日《南方周末》)

普通人大概想不到,對于那些不做酒生意、處于消費鏈頂端的人來說,囤茅臺的最初理由,是因為它“相對便宜”。

這個圈子里的大部分囤酒者都不會“二次出售”。價格的波動對他們來說相當于資產的升值,其中當然不乏一些投資者,但真正拿來自己用的仍屬于大多數。

“瓶子往臺子上一擺,人家就覺得沒問題。不管懂不懂,都認得是茅臺。”

“相對便宜”

一直以來,圍繞著“國酒”茅臺,有著一個大多數人看不見的隱秘江湖。

生活在上海的李曉就是混跡其中的一員。他大概從6年前開始買茅臺,每年要花50萬到100萬。當時他還算是囤茅臺的大戶,可現在,有朋友一年竟花5000萬買茅臺,他比不了。

他沒有專門的酒窖,喜歡在辦公室藏酒。因為經常去全國各地談生意,他就在位于各地的私人辦公室里都藏一些,洋酒、紅酒、白酒都有,茅臺不算最多的,卻是他現在最喜歡喝的。

李曉算是囤茅臺的人里一個典型畫像,中年,事業有成,喜好喝酒,又交際廣泛。他現在幾乎每天都喝,甚至影響到他的愛人。每天吃飯,他喝兩斤裝的,他愛人喝小瓶的(500ML飛天茅臺),一天六小杯,差不多一兩酒。

1990年代在上海剛工作時,他就喜歡喝酒,酒局從那時起就沒斷過。那時雖然也喝茅臺,但和現在不一樣,他那時沒有錢,住的房子也小,晚上寧愿躲在桑拿房里也不回去。每天滿腦子想的,就是怎么改變生活。

后來他下海做生意,炒股票、炒期貨,到處投資,錢賺多了,喝酒也越來越挑剔,出門吃飯,只喝自己帶的。講究也多了,品牌、年份、種類,都有要求。

李曉剛開始喝啤酒,后來喝洋酒,麥卡倫30年、20年(一款蘇格蘭威士忌),喝到后來發現不好買,自己消耗又大,就改喝路易十三。

洋酒杯子大,喝的過程總要兌點東西,喝多了就覺得肚子脹。他那時候已經算事業有成,有了喝好酒的習慣,不再只求一醉。于是從2009年前后開始喝紅酒。

在中國,紅酒的門道遠勝于其他酒類,由于種類繁多,價格貴且鑒別門檻高,高檔紅酒的價格直到今天也不透明。而在當時,因為走私渠道不多,一瓶柏圖斯(ChateauPetrus)有時候要賣七八萬元。

他在那段時間了解到紅酒的“套路”,也漸漸入了“酒圈”。按他的說法,紅酒價格在香港是透明的,到了內地價格就不透明。“一瓶拉菲本來賣兩千,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