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學校發展之困: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鄉村校長被認為是振興鄉村教育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通過采訪四位鄉村校長的教育實踐,嘗試探尋鄉村教育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責任編輯:呂宗恕
曾志權校長帶著大家參觀學校里的種植養殖基地。
(本文首發于2018年12月6日《南方周末》)
編者按:
近年來從政府部門到民間機構,越來越重視鄉村校長的作用,鄉村校長被認為是振興鄉村教育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
與此對應的是鄉村教育正面臨著師資匱乏、與城市教育水平差距日益增加等現實困境。那些堅守在鄉村教育一線的校長究竟如何面對教育壓力?如何將偏遠落后的鄉村學校辦出特色?
2018年11月中旬,南方周末記者走訪了湘西九個貧困縣多所鄉村學校,通過四位鄉村校長的教育實踐,嘗試探尋鄉村教育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學校里缺年輕老師;老師業務能力不強;留守兒童多,不愛讀書,不善讀書;學生安全問題成為學校的心??;校長們多數是事務型校長,平日忙于各種事務,參加過校長培訓的不到50%,都是憑經驗做事。”
2018年9月,湖南省桃江縣桃花江小學校長黃麗君調研該縣15所鄉村學校后,在一篇微信文章中直指她所見的鄉村教育種種問題。
“這是現階段鄉村教育的真實寫照。”有網友在文章后面留言說。但另一種觀點是好校長能夠改變現狀,“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的觀點這幾年在鄉村教育領域頗為流行。
什么樣的校長是鄉村好校長?鄉村好校長在哪里?他們究竟是怎么做的?2018年3月,湖南省教育基金會與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弘慧”)聯合發起“鄉村好校長計劃”公益項目,旨在湖南省51個貧困縣以及安鄉縣、藍山縣、桃源縣尋找好校長。10月底,15位“第一屆鄉村好校長計劃”候選人名單正式出爐。
2018年11月中旬,南方周末記者從與廣東交界的江華瑤族自治縣、靠近貴州的新晃侗族自治縣,走訪了9個貧困縣的多所鄉村學校。
現實的確如黃麗君所觀察,校長們多數面臨著硬件不完善、學校資金有限、教師不足、專業水平差、自身缺乏培訓機會,留守兒童綜合素質和城市兒童差距越來越大等諸多問題。不少學校地處偏遠山區,發展空間相當有限,有的學校前任校長改善了硬件條件,增設了多樣化的功能室和器材,現任校長卻因教師流失率高、缺專業老師,任由功能教室空置下來。
但也有一些鄉村學校校長承擔了他們應有的責任,創造性地做好了該做的工作,為鄉村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參考。
凌衛斌:一個要管13所學校的“大校長”
凌衛斌
目前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杰出人才,事實是99%以上的人都不是。你鼓勵大家留在鄉土,留在自己的家,就是在跟每個人想考清華北大的觀念做斗爭。
凌衛斌是“大校長”。作為雙峰縣洪山中心學校的校長,他管理著洪山鎮13所農村學校,包括3所初中,10所小學。
從2010年開始,38歲的他就擔任“大校長”,先在雙峰縣蛇形山鎮中心學校,2014年來到洪山中心學校。在該中學,他曾要求包括他本人在內的中心學校領導班子每周必須到課堂上聽六節課,并給老師一些建議。
老師們很看重凌衛斌的建議,因為他是湖南省第十屆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他有經驗,抓細節,同時又因“大校長”的位置,對整個村鎮的教育發展有一定的全局觀。比如,他在洪山13所學校推行閱讀教育,在學校之間實現均衡發展,
在該縣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彭文平看來,一所鄉村學校有這樣的校長很難得,“我們不缺奉獻型的校長,但我們缺這樣學習型的校長”,而凌衛斌卻說自己是個不安分的人,“總想做點改變”。
談閱讀
2011年,我到蛇形山鎮中心學校當校長。當時“閱讀·夢飛翔”文化關懷慈善基金會在雙峰縣推行圖書室項目,我開始了解這一項目運作。這個閱讀項目的核心理念是讓農村學生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除了道德品質要求,項目更多的是提供學習方法,希望學生建立良好的日常習慣。我覺得這個理念蠻好的,除了給4萬塊錢建圖書室,還有一些其他要求。
到了洪山中心學校后,我希望這個閱讀項目從一所學校擴展到七所項目學校。為什么要推閱讀呢?其實看似簡單,實際上閱讀是一個綜合性教育改革,將閱讀和學生日常行為聯系在一起。比如要求學生進圖書室,自己借書,看書,把書放到指定的位置。當進新書的時候,學生、家長和老師一起拆包、整理、包書,這些體驗過程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過程。
其次,閱讀還延伸出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表達、質疑等能力??赐陼阋扑]好書,回答同學的疑問,還要善于提出問題,同時培養歸納和總結能力。此外,我們還有朗誦、演講、寫作等活動,學生們自己做繪本,演繹課本劇,就形成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具體組合,最后通過閱讀來推動整個學校管理工作。
不同學校情況不同怎么辦?我發動其中三個學校的老師先上示范課,去幫扶其他學校。每年組織一次考核,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