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終結玉女時代
立起來的人設,最終都會垮掉。不會垮的,是本真的人生
責任編輯:楊靜茹
立起來的人設,最終都會垮掉。不會垮的,是本真的人生
出道18年后,熱度再次上升,竟然是因為綜藝,韓雪哭笑不得。不溫不火的從業生涯里,韓雪這個名字似乎人盡皆知,她美,她唱歌、發專輯,她也演電影、電視劇、小品,她上過三次春晚……但往往,對她家庭背景的坊間猜測走在作品之前——稱得上代表作的作品?說者總不免抓耳撓腮一番。
直到今年,韓雪的搜索指數至少出現了兩次不同尋常的波峰:一次出現在年初,一次出現在年尾。年初,一檔配音類綜藝節目《聲臨其境》里,韓雪用英語配音《海綿寶寶》、一人分飾八角配音《頭腦特工隊》的片段走紅一時,“低調”和“驚艷”反復出現在形容她的報道里;年底,表演類綜藝《我就是演員》開播,從與后輩李蘭迪合作的《金陵十三釵》,到現場即興表演的母親尋子場景,韓雪幾乎每次登臺表演都叫人真心實意哭一場。
《聲臨其境》最后一期是陳凱歌導演給排《荊軻刺秦王》。整個配音過程,陳凱歌一直坐在觀眾席觀察,等到最后完成,他走上前,特別驚訝地問韓雪:“你是哪的演員?”
《我就是演員》中的演出 (2018)
找誰說理
“其實說來有點心酸,一個演員,你要上綜藝節目證明自己是一個好演員,你說找誰說理去!”韓雪的語氣有了情感波瀾,一瞬間有點像街邊聊八卦的上海女生。但沒在情緒的宣泄上做過多停留,她接下來的言語,仍微妙地控制在理性和既定的邏輯框架內。
和韓雪聊天是一件智識得到充分享受的事。她既是那些關于“自我”的問題的客體,同時也是“自我”的分析者。善于從小切口問題看到更大格局的她,有更重要的事情想說,比如整個行業的過去和現在。盡管言說著自己的尷尬,但她畢竟是被看到了——
《我就是演員》里,那場把韓雪從待定區復活的即興表演,她幾乎沒有說一句完整臺詞,卻過關斬將到最后。場景是與孩子失散多年的三位母親同時被告知,有一個孩子被找到了,但尚不明確孩子是誰的。沒有劇本和臺詞,也沒有人物設定,導師徐崢扮演告知消息的工作人員,一次次更改著劇情走向。
觀眾在屏幕前看到的是,其他演員在臺上焦急踱步、急切詢問、大喜大悲時,從始至終,韓雪只默默地在舞臺邊沿坐下,全身縮抱著,手扶額頭,神情恍惚。漫長的前半場,她一言未發,仿佛置身事外,只看人間一出出戲碼。第一次,不是她的;第二次,不是她的——想得而不敢希望,情緒壓抑,醞釀,發酵,直到徐崢第三次上臺說,“這次是真的,孩子是你的!”
火山噴薄而發?;呕琶γφ酒?,瞬間語帶顫抖,反復確認后,大釋而泣。被撲面而來的情感濃度擊中的那一剎那,淚水也同時涌上了觀眾的眼眶。
“信念感”,節目錄制到26進15時,韓雪為自己挑選了這個關鍵詞。錄制節目那天,陸川導演剛開始描述題目,韓雪已經開始在腦中同步思考——不是結構臺詞,不是設計劇情,而是,“我應該是一個什么狀態?”
迅速進入大腦的幾個點是,第一,不能和別人的表演重復,第二,自己不喜歡先發制人,不如先觀察環境、感受氛圍。塑造人物,信念在技巧之前。韓雪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個采訪視頻,是留美失蹤女孩章瑩穎的媽媽。章瑩穎失蹤四百多天后,鏡頭前的父親尚能稍微調整狀態接受采訪,“但母親整個就是癱在家中,垮了,人沒有支撐了。”
韓雪揣度那位母親的心理狀態:“她的信念感其實已經(沒有了),世界已經坍塌了。她只靠內心一點點東西,就是我覺得她肯定還活著。所以那個時候,你讓我很焦急地站在臺上,踱步走一走或者抓著問一問,我覺得是不會有那個磁場。我第一反應,找一個位置坐下來。一旦身體去找到那個狀態以后,剩下的就是去感受環境。”
那一場即興表演讓她感覺很舒服。她用“流動自然”來形容那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