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新駝鈴】遇見烏茲別克斯坦牌羊肉

到達烏茲別克斯坦之前,我們獲悉該國可以算得上是中亞五國吃得最好的:羊肉質優價廉,水果種類豐富、蔬菜新鮮可人。

在烏茲別克斯坦當地菜的餐館就餐,看不懂菜單不重要,因為最好吃的是固定的幾種,而且大多與羊肉有關。

絲綢之路駝鈴悠揚,跟隨“絲路新駝鈴”采訪組的腳步,我們又踏上了一片新的土地——烏茲別克斯坦。

到達烏茲別克斯坦之前,我們獲悉該國可以算得上是中亞五國吃得最好的:羊肉質優價廉,水果種類豐富、蔬菜新鮮可人。來到烏茲別克斯坦后,發現的確如此,每餐必備的是肉、茶、馕,此三大要素支撐起來烏茲別克的一日三餐,輔以沙拉和其他小點。

當地時間2017年7月13日,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種植園的葡萄藤下。(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對一個真正的吃貨來說,葷素平衡很重要,水果選擇自由與吃肉選擇自由都是不可缺少的。

而烏茲別克斯坦在這兩點上均能滿足吃貨。

烏茲別克斯坦土地肥沃,年均320日晴的光照率,如此得天獨厚的環境,成就了它的瓜果飄香,水果甜度極高,顏值一流。以櫻桃為例,每年的櫻桃產量為10萬噸,排名世界第五位。還有葡萄、石榴、鮮杏、李子、瓜類等……好吃的水果太多了,而且還很便宜。毫不夸張的說,水果自由輕松實現。

在烏茲別克斯坦當地菜的餐館就餐,看不懂菜單不重要,因為最好吃的固定是那么幾種,而且大多與羊肉有關。

先說烤肉。中亞的烤肉名聲在外,烏茲別克斯坦也不例外。不同于新疆的肉串,在這里,烤肉分成了很多種,主要是兩大類:一種是肉糜與香料混合,捏成丸子后再烤;另一種和我們平時在新疆吃的烤羊肉串差不多,只不過塊頭更大,用料也更講究,有些餐廳對于肉的排列順序也有規定,第一塊肉是羊肝,往下依次是肥羊和腿肉。吃法倒是和新疆地區有共同之處:先上一壺茶,然后是一大塊馕,可以蘸著熱茶吃,也可以就著羊肉串吃。不過,新疆的羊肉串一般不會配搭洋蔥,洋蔥通常作為涼菜單獨成盤;而烏茲別克這里會把洋蔥作為配菜和烤羊肉串一起上,由于氣候差異,當地的洋蔥個頭大,水分足,辛辣味淡了很多。

同樣離不開羊肉的還有“薩普薩”,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烤包子。按照餡料區分,烤包子也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調過羊脂的土豆,另一種是拌了洋蔥的羊肉。兜兜轉轉,總還是離不開羊肉的光環。這兩種口味都深受當地人喜愛,因為外皮的面粉里加了油脂反復折疊壓制,烤出來層層疊疊,趁熱吃最為酥香可口,像中式的蛋撻皮,而餡料又帶來了濃郁的中亞風情。

抓飯是烏茲別克斯坦的一大特色,是過節、待客時的最重要食品。每個家庭都有做抓飯的鐵鍋,其主料為大米、胡蘿卜、羊肉。不同地方的抓飯風味各異,除了用料不同外,還會添加葡萄干、鷹嘴豆、洋蔥、小茴香、姜黃、辣椒以及各種香料,根據不同種類添加馬腸、鵪鶉蛋或雞蛋,相當于不同組合的“套餐”。做法則大同小異:熱油,放入洋蔥、羊肉、胡蘿卜及其他你樂意的配料,翻炒后加適量水分燉煮變軟,再加大米和水煮,最后加入小茴香、辣椒等各種香料,蓋上鍋蓋燜煮一會,香到隔壁小孩都哭了的抓飯就可以出鍋了。

抓飯按用途可分為婚慶抓飯、茶館抓飯和宮殿抓飯,按地方風味則有塔什干抓飯、浩罕抓飯、布哈拉抓飯、安集延抓飯、撒馬爾罕抓飯、花剌子模抓飯、納曼干抓飯等。當地人常說,來過烏茲別克斯坦的朋友,如果沒吃過抓飯,就等于沒有來過。

位于塔什干最高建筑電視塔附近的中亞抓飯中心,被人們譽為“中亞第一”抓飯中心,名字威武霸氣,其實是一家非常親民的地方,類似于濱海城市海鮮大排檔。在這里,抓飯價格最貴的也不過15元左右,添加的料越多當然價格越高。

做抓飯的鍋可盛50公斤大米,做一鍋飯要3個多小時。等到了食客面前,米飯已經被熱油包裹著燜熟,顆顆都浸透著配菜與羊肉的香氣。

這些獨特的飲食文化,因為絲路的存在,傳承散播于各地,最終成為世界食品,為人們所喜愛。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