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新駝鈴】娜達莉亞眼里的中烏“合金文化”

“當你與朋友建立了一個很好的友誼,交流的時候,你首先不會想到他是哪里人。因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后,你就會消除國別上的界限?!?/blockquote>

當地時間2017年7月11日,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ATG辦公室,一個握著中烏兩國國旗的洋娃娃被擺放在辦公桌上。(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當你與朋友建立了一個很好的友誼,交流的時候,你首先不會想到他是哪里人。因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后,你就會消除國別上的界限。”

對中烏合資公司來講,每一份翻譯的合同都必須精準、合情達理。

娜達莉亞,ATG公司文控翻譯部副經理,是2007年第一批介入中烏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外方人員之一。

娜達莉亞在合資公司工作了長達十一年的時間里,中烏合資公司對她而言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而是一個大家庭。

一起打拼的美好歲月

“就是你工作久了,你的同事就像家人一樣。甚至有些同事調走的時候,我都會哭,比如說劉濤走的時候,我就會哭。”娜達莉亞跟我們回憶起她跟同事一起打拼的美好歲月。

娜達莉亞說,這些人都是她的領導。但他們之間并不是簡單上下級的、合作的關系,而是另一層次上的感情。有一次去中國出差,同事劉濤就提醒娜達莉亞,你不要去雅寶路或者西單買東西,都是騙人的,我愛人可以陪你一起去。

娜達莉亞會進入項目組也是一件小趣事,說起這件事時她笑的很開懷。當時娜達莉亞想應聘中國的項目管理團隊,而負責人張馳也沒有說要招娜達莉亞入職,卻在當天晚上10點直接讓娜達莉亞作為翻譯出席烏茲別克斯坦石油的開發研究會議。

可想而知娜達莉亞當時錯愕的表情,又不得不鎮定地投入工作中。因為沒有相關專業的翻譯經驗,娜達莉亞開會的時候也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和勘探、地形、開發有關的地理地貌的專業術語。但是張馳并未由此對娜達莉亞有什么不滿,因為他也能看出娜達莉亞的英語水平是夠的,就是專業術語等不太熟練。張馳鼓勵她,過一兩個月會慢慢好起來,就這樣娜達莉亞成為了項目組的一員。

對于兩國合作合約的翻譯,如此高精準的工作,通宵達旦對娜達莉亞來說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記得有次項目管理部在廊坊出差,大家在一棟小樓里面一起工作生活了40天,翻譯中烏石油合作的相關招標文件,每天工作到晚上三四點。當時項目組住在三樓,吃飯在五樓,開會在七樓。“這40天就沒出過這棟樓,像坐牢一樣的。不過在這40天里也認識了中方的好朋友,有幾天晚上就一起出去溜溜彎。”娜達莉亞回憶道。

雖然娜達莉亞是韓裔的烏茲別克人,但其在國際化的工作環境下,她對各國人都是友好而包容的。她認為“不應該按照人的國籍將人分類,有什么樣的不同。我認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有一點就是中國人都是非常自律,非常遵守規矩,就像士兵。”

特別是當時合資公司還沒有成立,只是一個工作組,大家不論國籍,在一起工作、生活。后來工作組的人成立公司后,來到烏茲別克斯坦也是通過娜達莉亞作為橋梁,來慢慢理解烏茲別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員工進行交流的。

融化“硬釘子”

娜達莉亞的好朋友辛世磊自2008年5月到烏茲別克斯坦起便與她一起在ATG合資公司文控翻譯部共事。他們共同帶領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5周歲的年輕的文控翻譯團隊,早期最重要的工作、付出最大心血的工作之一,就是合資公司信息化體系建設與推廣工作。

而烏國由于信息技術發展滯后,員工并未認識到信息化對辦公自動化的好處,而帶有稍許抵觸情緒。原合資公司總會計師薩達爾漢諾夫就是其中一顆“硬釘子”,他認為推廣信息化系統程序上不合規、系統功能設置不合理、缺乏許可文件,不時提出不合理要求進行阻撓。

對于這顆“硬釘子”,辛世磊和娜達莉亞并未硬碰硬,而是在娜達莉亞積極配合與解釋下,融化了釘子,消除了薩達爾漢諾夫的疑慮。娜達莉亞和辛世磊兩個人的共事中,簡單溝通便能互相心領神會對方的意圖。

娜達莉亞說,“當你與朋友建立了一個很好的友誼,交流的時候,你首先不會想到他是哪里人,比如中國人,還是烏茲別克人,因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后,你就會消除國別上的界限。”娜達莉亞與中國朋友的工作、交往中,不僅體現了中烏合作的團隊精神,還真正詮釋了中烏合資公司的“合金文化”。

網絡編輯:邵小喬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