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新駝鈴】為什么這些70后被稱為“管道大拿”
他們正當年富力強,他們或許聲名不顯,但卻是場站運行的中流砥柱;他們豐富的經驗確保了場站運行的穩定,扎實的專業功底指導著新一代管道人的成長。
他們正當年富力強,他們或許聲名不顯,但卻是場站運行的中流砥柱;他們豐富的經驗確保了場站運行的穩定,扎實的專業功底指導著新一代管道人的成長。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正當年富力強,他們或許聲名不顯,但卻是場站運行的中流砥柱;他們豐富的經驗確保了場站運行的穩定,扎實的專業功底指導著新一代管道人的成長。
他們就是70后管道人。
魏廣鋒站長、趙煒站長和于凱平博士作為WKC1站的元老級人物,是70后的典型代表。
“在搞自動化的人中他壓縮機搞的最明白,在搞壓縮機的人中他自動化搞得最好;其實在中亞管道,計量專業他最牛。”這是同事對魏廣鋒最貼切的評價。
魏廣鋒是少有的自動化、計量等各專業全面型大拿,有著金庸作品中大俠風清揚的風骨。場站內設備自動化網點多,針對電子元器件在高溫下容易故障的風險預判,魏廣鋒在WKC1站開展并完成站內多個附屬設備控制器的程序備份,如空壓機聯控柜控制器施耐德PLC程序、換熱器PLC程序和觸摸屏畫面、空壓機PLC及兩臺干燥機觸摸屏程序的備份工作,大大提高了各控制器故障后的數據保存和更換速度,成為場站自動化管理重要提升點。
與魏廣鋒大拿一樣,在2009年中亞天然氣管道投產伊始,趙煒就作為第一批技術人員入駐首站,后來又扎根末站工作多年,成為中亞管道運行的開拓者之一,當他再返回首站時已成為這個團隊中最年長者。
在發配電專業鉆研多年的他,回到首站后,一方面汲取壓縮機場站生產運行知識,一方面運用自身專業特長對場站運行優化建言獻策。
他提出并組織實施的遠程ESD機柜通訊交換機雙冗余電源改造,有效地增加了該交換機供電的可靠性,降低了因通訊故障導致進出站閥門ESD誤關斷的發生可能。
同樣,于凱平學識淵博,知識層次高卻踏實不傲嬌,能把所學理論和現場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并得以應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于凱平發現GE壓縮機組原控制程序中,當一臺機組的礦物油油箱潤滑油溫度低于設定值時,兩個額定功率為35kW的電加熱器將在同一時刻啟動,用電負荷的大幅變化對燃氣發電機產生較大負荷沖擊。
于是,他提出自己的優化設想 :將程序控制修改為第一個電加熱器啟動30s后再啟動第二個電加熱器,減少用電負荷變化幅度,增加燃氣發電機運行穩定性。該優化得到GE廠家的高度認可,隨后在全線GE壓縮機組上得到推廣應用。
(作者:秦陽)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