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新駝鈴】做出“中國味道”的楊師傅

“食”對于中國人來說有著獨特的意義。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吃飽并不難,但對楊師傅而言并不是讓大家吃飽那么簡單,他要做出中國味道,讓身處異國的石油人品味到“家”的感覺。

“食”對于中國人來說有著獨特的意義。

人們通過味蕾記憶情感,每一次帶著煙火氣的熱鬧動靜,都成為日后可觸可感的回憶。對于離家漂泊的人來說,食材所喚起的思念情緒遠比想象中要強烈,帶來的安慰也自然更加濃厚。這一點中哈項目CS6站的員工深有體會。

每一個東方既白的黎明,周遭仿佛都還彌漫著睡意,朦朧恍惚中總會有看到一個高大的身影,微弓著背,習慣性低著頭,邁著稍微有些急促的碎步從宿舍窗邊輕輕掠過,走進了另一棟房子——食堂。他就是華油集團陽光國際商務有限公司中哈項目CS6站的廚師楊洪良。

楊師傅的主要任務就是給CS6站駐站工作的員工做中餐,保障大家的一天的餐食。吃飽并不難,但對楊師傅而言并不是讓大家吃飽那么簡單,他要做出中國味道,讓身處異國的石油人品味到家的感覺。

早餐小菜是楊師傅親手腌制的辣白菜、腌黃瓜,粥是早早熬上的營養粥,特意添加了玉米或者綠豆。時不時楊師傅還要做些油條,金黃色的外皮更是透出中國味道。

楊師傅愛創新。因為哈國的確沒有多少菜品,運來的蔬菜因為路途遙遠大多也不太新鮮。楊師傅從網上搜索各種美食做法,嘗試如何改善菜品的口感,嘗試多種烹飪方式,每天不斷變換更新菜譜著。他甚至在倒班村水房旁邊還開了一塊菜地,種了些新鮮蔬菜。

在站上,來自中國的廚師只有小楊師傅一個,其他廚師都是當地雇來的家庭婦女。在沒事清閑點的時候,小楊師傅就開始了“國際化”交流:幫著她們干這干那,對她們進行專業培訓,有時也交流一下廚藝技巧,了解各國的飲食文化。

和所有漂泊海外的石油人一樣,楊師傅覺得自己最對不住的就是家人,尤其覺得對不起兒子。因為工作需要,他總是把假期往后延,最長的一次在哈國足足待了7個半月。和兒子視頻時,楊師傅被兒子下了“最后通牒”,“爸爸你再不回來,我和媽媽不要你進門啦。”

楊師傅雖然哄著孩子說馬上回去,但是他知道,這里那么多人的溫飽都擔在他身上。于是深夜自己悄悄收拾好情緒,把思念藏進心底。第二天清晨,依舊是魚肚白的時刻,一個高大的身影依舊從窗前略過。

(作者:楊志)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