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托魯奇的遺憾
剛離世的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Bernado Bertolucci)集電影人的最高榮譽于一身: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西澤電影獎、威尼斯金棕櫚獎和康城影展終身成就獎??墒?,他始終意難平的,是他沒有像父親Attilio Bertolucci 那樣,成為杰出的詩人。
責任編輯:劉小磊
2013年8月28日,貝托魯奇在意大利威尼斯出席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時的資料照片。
剛離世的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Bernado Bertolucci)集電影人的最高榮譽于一身: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西澤電影獎、威尼斯金棕櫚獎和康城影展終身成就獎??墒?,他始終意難平的,是他沒有像父親Attilio Bertolucci 那樣,成為杰出的詩人。
年輕的貝托魯奇曾經步父親后塵寫詩,卻是一個失敗的詩人。于是,(受父親)影響的焦慮變成挫敗的創傷。詩成為他畢生追求、可望而不可及,這樣近又那么遠的境界,就像“偉大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相信的那盞綠燈。
這所以他念茲在茲、津津樂道的總是“電影詩的境界”(poetry of cinema)。他的成名作《同流者》(The Conformist)敘事期期艾艾,其實是不合格的政治驚悚片。然而它的人物造型、畫面構圖、場面調度、配樂、色彩搭配和美術指導,以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