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浮世繪——AV的文化藝術氣息
把全裸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段,讓你無法否認AV也有藝術成分,盡管日本AV制作界的領軍人物高橋雅也否認他的作品包含藝術成分,認為一切都以市場來決定。所以,當藝廊的裸體藝術遇上AV,你會發現:創意的審定從來不是閉門造車的玩意,大家自有清晰的目光可以判定一切。
把全裸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段,讓你無法否認AV也有藝術成分,盡管日本AV制作界的領軍人物高橋雅也否認他的作品包含藝術成分,認為一切都以市場來決定。所以,當藝廊的裸體藝術遇上AV,你會發現:創意的審定從來不是閉門造車的玩意,大家自有清晰的目光可以判定一切。
是的,我知道題目有嘩眾取寵的成分,但這并非自己故作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書寫策略;即使是日本的藝術評論界,其實也有大同小異的見解──其中著名的藝評家都筑響一便曾寫下《名為全裸的藝術》,娓娓道來AV對他個人的沖擊。
名為藝術 實乃創意
事實上,全裸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段,的確是屢見不鮮的手法,也可說是由古希臘開始從來未曾止息。近年在國際攝影藝壇大熱大勇的Spencer Tunick,他不斷用召集眾人在某地方全裸的行為藝術式攝影法,雖然有不少人質疑他純粹展陳肉體的“藝術性”,但卻明顯足以為自己殺出一條血路,從而揚名天下。都筑響一認為AV世界中的SOD公司(Soft on Demand)正好可以作為東西對照的對象,因為由創辦人高橋雅也所揭示的“全裸”系列,對以全裸手段來挑戰世俗常規的經營方針,本質上與藝術家的創作思路并無異致。
我在撰寫《AV現場》時,曾親身訪問過高橋雅也本人。他的確是一頭腦極其聰明的生意人,然而他給我的明確印象為:作品有沒有什么狗屁藝術氣息或特質,從來不是他考慮的拍片元素,一切都以市場來決定──如果有共通的地方,我認為出發點是在于創意。藝評人把高橋雅也的創意視之為藝術性的顯現,反而高橋則僅認為制作商品必須有創意在背后支撐,彼此接合的平交道就在此端上。
SOD的全裸世界
SOD的商業神話不用多言,由1995年創業開始,于不足十年期間,已成為擁有十萬億日元資產的企業,并擁有自己的AV制作大廈,成績不可不以蜚然來形容。高橋雅也的 “必殺技”(tour de force)為著名的“全裸”系列,最早期的《全裸五十人面試會》(1996年5月)平地一聲雷般擲入市場,令所有人均耳目一新──那當然與高橋曾長期在電視臺制作綜藝節目有關,但更直接的刺激是原來AV片中,性戲可以并非為必然的元素!那它作為手淫工具的作用還可以成立嗎?又或是,一項功能中空的商品卻反而在市場上暢銷至令人不可置信,那究竟是對哲學家還是社會學家最不客氣的挑戰呢?
何況《全裸五十人面試會》不過是小試牛刀之作,繼后的《全裸水泳》、《全裸巴士旅游團》、《全裸避難訓練》及《全裸搬屋》等,均接二連三地把觀眾消費AV 的可能性,努力開拓及重構。其中《全裸搬屋》本來不過是SOD真實的公司搬遷背景,豈料導演在中途提出就這樣拍搬屋毫無趣味,何不一齊全裸來開工?于是就成就了一場完全與現實錯位的有趣玩意。當然SOD不是只有“全裸”的單一路線,它也曾在朝“淫聲浪語”、“hand job”及“熟女”等系列作擴散式發展,只不過最成功的仍屬“全裸”的招牌系列而已。到了第二期,為了把“全裸”招牌作持續發展,SOD鎖定了全裸運動的方向,更特別的是找來不同運動范疇中的真正運動員,由她們親自示范表演(由新體操、芭蕾舞到柔道等不一而足),最后便成為一場精血混戰──是的,至此SOD已滲入了性戲的元素在“全裸”系列內,不過為了滿足部分“全裸”系列原教旨主義支持者的堅持,所以有時也會把含有性戲場面的部分,于DVD內另置章節收錄,從而滿足不同觀眾的需要。
藝術的無界限
正如都筑響一提出的質疑,從影像的大膽前衛性而言,SOD的創作較不少所謂的前衛藝術家的構思,不知走前了多少步。兩者之所以受到完全不同的對待,分別僅屬于原初目的及載體的差異,然而出現在色情影帶或影碟,與在藝廊及美術館展示,真的有本質上的差異嗎?如果未能對照并論,那不是藝評人的失格嗎?我認為更重要的對照是:藝術圈大多依賴不同基金的資助才可以維生,而SOD卻是總值超逾十萬億日元的企業,大抵數字已說明了一切──創意當然重要,但創意的審定從來不是閉門造車的玩意,大家自有清晰的目光可以判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