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 參與游戲的人最終都成了輸家
身處局中的每個角色,既是借貸人,又是放貸者,相當于人人都是一個小型銀行(其存貸款的利率是銀行的10倍以上),靠吃進出客戶之間的利差賺錢。在這種經營模式下,很多參與者曾一夜暴富。但高利潤也決定了高風險,資金鏈一旦斷了,危機也就來了。
責任編輯:錢昊平
身處局中的每個角色,既是借貸人,又是放貸者,相當于人人都是一個小型銀行(其存貸款的利率是銀行的10倍以上),靠吃進出客戶之間的利差賺錢。在這種經營模式下,很多參與者曾一夜暴富。但高利潤也決定了高風險,資金鏈一旦斷了,危機也就來了。
(相關報道見2018年12月6日南方周末《民警“銀主”和他的客戶》)
2010年前后,一種俗稱“高利貸”的經濟現象,曾經在全國許多地方蔓延。這種現象后來被研究者定義為“龐氏騙局”——身處局中的每個角色,既是借貸人,又是放貸者,相當于人人都是一個小型銀行(其存貸款的利率是銀行的10倍以上),靠吃進出客戶之間的利差賺錢。在這種經營模式下,很多參與者曾一夜暴富。但高利潤也決定了高風險,資金鏈一旦斷裂,危機也就來了。我采寫的《民警&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