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棲居在有文藝靈魂的地方
也許你并不認識江南春,但他一定在你的生活中出現過。寫字樓、公寓、超市……無所不在的分眾屏幕,出現在你每天生活的必經之路。
江南春是典型的雙魚座。在華東師范大學念中文系時,他的思維跳躍性就很強。80年代寫先鋒詩歌,“一支玫瑰堵住你燃燒的嘴唇”,“燃燒和嘴唇實際上是不能搭的,碰到一起就會創造出全新的味道。”90年代投身商海,做起職業廣告人也是如此,原本屬于家庭和夜晚的電視廣告,被嫁接到戶外和白天。
“一個跳躍性思維的人,可能構成創新的不斷迭代。他不相信一個詞一定要跟什么詞,邏輯關系要被打破,成為一種超常組合、跨界組合,就會創造一些新物種出來。”
初掌廣告代理公司,已讓其實現財務自由,父母勸他沒必要再創業折騰,但江南春覺得人生必須再搏一次,無論成敗都是英雄,只有這樣面對死亡時才能真正說出“了無遺憾”。
15年間,分眾的生意越做越大,覆蓋國內200多個城市并開始布局海外市場,他更有了使命壯大的自覺。在江南春心目中,分眾正成為新經濟品牌引爆主流人群的核心平臺,他也將多年來服務大量創新公司的心得結集出版,傳授產品與品牌快速崛起的引爆打法。
什么是理想?江南春說,理想就是永遠走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就像神圣便是走在朝圣的途中。“你每天在奮斗也好,在星河灣生活也好,其實都是在通往理想的狀態上。”
商業即“人學”
江南春坦言,自己的成功秘訣,在于偶然發現了一個“很大的秘密”:廣告的本質是反人性的——看電視是看節目,看手機為看內容,沒有人喜歡看廣告,唯獨在等電梯、坐電梯的過程中,大家才會主動看廣告。
在此背后起主導的是他所受的文學熏陶,“文學就是人學,它是跟人有關的學問,一切以人性出發”,因此他的商業思維從來不以“location”(地理位置)出發,比如在淮海路、南京路等人流密集商圈做霓虹燈牌,被動地等人來看,而是“追著人的生活軌跡走,換個角度,就能發現一個全新的市場”。
江南春說:“所有的創業要從人性角度出發,從人的觀察角度出發,對細節的觀察角度出發。”他這樣歸納創業的核心方法論:差異化價值,抓住時間窗口,飽和攻擊,最終建立消費者心智產權。中國的城市化浪潮,是分眾成立以來享受到的最大紅利,“中國最大的改變就是城市化,城市化最基礎的設施就是電梯化,每個城市都在造樓,造完樓都要有電梯,分眾最重要的是發現了這個特殊的場景,而且可以三十年一直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
創業靠奮斗
過去15年里,分眾傳媒打造了超過200萬臺電梯媒體終端,每天覆蓋的收視人群達到2億人口、5億人次,至今分眾仍在加速前進,到今年年底,終端數字將上升到250萬到300萬臺,覆蓋3億人口,七八億人次。
但江南春并沒有停下他的腳步。他坦言,一開始做廣告可能是為了成為一個富裕的人,“到后面公司越來越大,你會發覺你的使命越來越多。”當分眾成為一個新經濟品牌在當下時代中去引爆主流人群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他也希望能“成為引爆主流人群的、推動中國品牌升級的一個核心力量。”
為此,江南春開始了更多的嘗試。中國樓宇的特點是垂直型,電梯少人多,每層都會停,等候時間長,這在韓國、印尼、新加坡等城市同樣適用。因此開拓海外市場也自然而然成為分眾必經之路。
除了海外拓展外,分眾還在探索智能精準營銷。江南春指出,一個媒體公司會不會成功大概分為四個方向,“第一,有沒有更多的收視群眾,這些人有多大消費力;第二,有沒有覆蓋消費者眼球更多的時間,是不是擁有更多可變現的廣告時間;第三,離銷售越近,收益越高。最后,就是你精準分發的能力。”自阿里巴巴入股分眾以來,分眾正在思考怎么與阿里相互賦能,比如最近正在試水“雙11電梯紅包”,將廣告更高效地向購買行為轉化。
此外,大數據也是分眾在深耕的領域,過去是“人找廣告”,現在正轉向“廣告找人”。“樓價是社會身份最好的象征。”江南春舉例,可以根據物業數據、阿里巴巴及百度搜索數據,了解星河灣住戶對什么商品更感興趣,以此實現廣告商和客戶的雙邊匹配,將效率提高。
從事廣告逾25年,江南春依然沒有停止在這個行業“折騰”,他從創業開始就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上:
“你今天擁有的一切都是偶然的,你明天失去一切都是必然的。你只有不斷地向前走,每一步把它走好了,每一個腳印踏準了,你才會覺得這些來之不易的成果是踏實的、是奮斗而來的,而不是會瞬間消失的。”
理想在路上
工作日每天八點上班,開完會到家十二點,凌晨兩點才睡覺,如果是出差,隔天五六點就得起床,這樣瘋狂的工作狀態,二十年如一日。在江南春的字典里,生活和工作無需特別的平衡,工作本身就是平衡,保持精力充沛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他近不惑之年才成家,自言開啟“人生中的另外一個境界”。從此,周末的時間便多留給家人,化身“一個社會閑雜人等”。每周給兒子看一部勵志電影,像《阿甘正傳》、《血戰鋼鋸嶺》,都是自己愛看的,“讓他從小建立一種勵志的感覺”,除此之外,江南春從來沒想過要讓兒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而是“試來試去”想了解他到底喜歡什么,這反而還成了他的樂趣所在。
▲浦東星河灣
他拿來自己小時候收音機里聽的《岳飛傳》,還有臺灣漫畫家蔡志忠的儒道作品,兒子都不感興趣,沒想到他迷戀上的是馬云的中英文演講,有時還會去模仿風格。“這些東西他看得懂嗎,不見得,但他覺得很有意思。跟我們初高中看很多弗洛伊德、馬爾庫塞一樣,別人沒有學習到的東西,你吸收了很多。這是天性吧,也有點遺傳。”
江南春形容自己,在工作中和家庭中“正好是兩個極端”。他喜歡帶著兒子在花園里散步聊天,聽著他的想法,仿佛看著自己長大,“這是一種非??鞓?、平靜的生活。”
每當走進一片住宅區,江南春都會特別留意綠化等細節,星河灣正是憑借無處不在的“匠心”打動他。
“你可以看到別人的草坪是平的,而星河灣的草坪經過細心修剪,冬天把樹包裹起來保護,還有庭院的設計布置……打造的人有沒有注入自己的靈魂和心血非常重要,星河灣在綠化上的每一個細節,實際上已變成它的文化根基,它的設計風格代表了一種獨特的人文主義思想。”
“當很多人把人文理想融入其中的時候,它就變成一個有靈魂的作品。”在京滬兩地,江南春都選擇置業星河灣,他直言“我是星河灣的忠實愛好者”。因為星河灣不僅僅是一個高品質住宅,更是一個有很強的理想主義色彩、有文藝靈魂的地方。住在星河灣,不僅是住在一個心情盛開的地方,更在這個地方找到了靈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