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目的特別單純,就是為了拍一部好戲” 央視導演蔡曉晴親歷中國電視劇變遷
如同原著里鼎鼎大名的“五虎上將”,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也由五位導演分頭拍攝。蔡曉晴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她受邀加入時已經是經驗頗豐的電視劇導演,多次獲得飛天獎和金鷹獎等專業獎項。她的作品都是現實題材,因此對《三國演義》這樣的古典歷史題材感到顧慮,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擔得起”。
責任編輯:宋宇
《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的場景。
如同原著里鼎鼎大名的“五虎上將”,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也由五位導演分頭拍攝。蔡曉晴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她受邀加入時已經是經驗頗豐的電視劇導演,多次獲得飛天獎和金鷹獎等專業獎項。她的作品都是現實題材,因此對《三國演義》這樣的古典歷史題材感到顧慮,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擔得起”。
蔡曉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受到蘇聯式藝術教育,對中國傳統文化接觸較少。電視臺具備錄制功能前,她的重要工作是直播傳統劇目,諸如京劇、滬劇、越劇和梆子戲,“等于補上了傳統文化的缺失”。為拍攝《三國演義》,她花大半年研究原著和史書,“自己有了預案,到時候把各部門的工作都安排好,應該問題不大”。
1991年4月,蔡曉晴率劇組最先開機,1994年初電視劇試播前還在無錫拍攝最后一場“火燒赤壁”。前后近四年,她的劇組承擔了全劇最多篇幅和最宏大的戰爭場面??倢а萃醴隽衷洷硎?,十分欣賞她“細膩而凝重的創作風格”。
從1973年開始電視工作到2002年退休,蔡曉晴見證了中國電視的起步和發展:能錄下來了,出現連續劇,不再缺劇本,興建影視城,應用電腦特效……以下為蔡曉晴的口述。
“一下子讓電視屏幕煥然一新”
我是1973年到電視臺工作的。一開始電視很小眾,沒幾家有,我來電視臺之前也沒有看過電視。一些單位里面有,很多人擠在一塊兒看。
開始那一段,大量是黑白直播,因為沒有錄像設備。后來有彩電了,我們是1978年開始彩色試播的。
我們有了錄像,1978年開始拍電視劇。第一部是我參與的,叫《三親家》,和老導演許歡子一起?,F在她90多歲,移居香港了。當時主要是做實驗,可以錄下來,并且從演播室走到實景當中。
那是一部農村戲,在郊區四季青公社一個農戶人家里拍的。拍回來大家都看,覺得增強了信息,畫面的清晰度、色彩還原、聲音效果,還可以剪接、處理,生活氣息很濃,和在演播室里很不一樣。過去直播一次性就完了,內容很受限制,有限的景,還得來回跑,這個景倒那個景,都得嚴絲合縫。錄播以后可以反復播,簡直跨了一大步,大家信心滿滿。
從那時候開始到1980年代初,我們很活躍,組成了中央電視臺文藝部戲劇組,像王扶林、楊潔都是在那個組開始做電視劇。
首先是文壇活躍起來,出現了一大批文學作品,比如“傷痕文學”。我們的電視劇基本都是根據這些文學作品改編的。這些劇出來以后,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