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借錢記:堅持熬過去就是春天

這是民營企業家心理波動非常劇烈的一段時期。

過去2年民企日子有多難?融資5億利息占比近一半、個人甚至父母名下房產都抵押貸款仍難以維持周轉、門店開門時間減半以控成本、“撒網式”轉型……

這是民營企業家心理波動非常劇烈的一段時期。

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民企迫切需要轉型創新。上月召開的民企座談會上,習近平也談到民企在經營發展中面臨的“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三大難題。

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民營企業家感到日子“難過”。從“民企退場論”的喧囂到官方投下“定心丸”,民營企業家的內心從搖擺到堅定。這背后是無數普通民企起起落落復雜的兩年。

中央召開民企座談會至今已有1個月余,多位民營企業家向南都記者談到:他們相信國家政策方向是對的,而見效尚需時間。對他們來說,當前仿佛是在路口徘徊許久,相關支持政策的出臺讓他們看到了前方的光亮,但是否能堅持到大門敞開的時刻?多位企業家表示:現在“活下去”是唯一目標,“熬過這段時間就好了”。

5億融資,一半用來付利息

“店面白天都關門歇業,節省開支。”

2016年,張天在北京創辦了一家精釀啤酒企業。不到1年時間,就發展成為線上線下經營,擁有70余名員工的企業??傻浇衲瓿?,企業經營狀況急轉直下:銷量下降了50%,營業額從500萬降至300萬。

“開始感到痛了”,張天告訴南都記者。

隨著房租和原材料的不斷上漲,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也超過了3成。利潤也越來越少,每月虧損數十萬元。

為了維持生計,張天決定將北京的線下餐廳白天關門歇業,“只晚上工作,這樣能節約成本”。不僅如此,企業的銷售對象也逐漸向to B 調整,餐廳出產的菜品也開始從中央廚房進材料,節省成本。

資金缺口一度有幾百萬,融資的法子也想了很多。

銀行貸款,額度只能給幾十萬,還需要提供盈利情況、抵押資產等許多信息;基金公司,年初談得還挺好,到了七、八月,“他們手里也拿不出錢”,張天說。

不僅是餐飲行業,房地產、農業、生物、媒體等多個領域,近年來都遇到了融資的問題,再加上去年中央開始嚴格規范P2P等民間借貸平臺,不少民營企業家告訴南都記者,通過“正常渠道”融到滿意的資金,對他們來說并非易事。

央行行長易綱前段時間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也談到,“在信貸渠道,今年民營企業的貸款同比增長了百分之五點多,這是比較低的。在債券上,民營企業的債券融資也有所減少,反映出企業債券融資的困難。股票融資也有所減少。同時民企債券有一些違約,今年前8個月我們有22家債券違約的企業,其中有18家是民營企業,涉及的金額有500多億。這些都反映出民營企業融資難這一問題。”

在銀行貸不到款怎么辦?高風險高利息的民間借貸是民營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有P2P平臺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他的平臺上70%-80%的借貸需求都是來自于小微企業。

周云是一位在實體行業打拼多年的企業負責人。他告訴南都記者,以前在銀行融不到資,他找了一家國有信托單位,借了5個億,3年后還,一年利息15%。“我實際就用了兩年,就用了一半,剩下都交利息了。加上工人5、6000人做這個項目,最后只掙了5000萬“。

10家企業組團赴國有銀行“找錢”

 

融資難、融資貴,對民企來說是個“老大難”問題。相較于國企來說,民企風險高,再加上抵押資產的缺乏,資金緊張問題一直困擾著民營企業家。

今年,央行放出了“三支箭”來扶持民企:信貸、債券和股票。易綱介紹說,今年央行增加了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共計3000億,主要是用于支持中小銀行,而中小銀行又是主要給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貸款的;從10月、11月開始,民營企業發債的信用緩釋工具大規模地操作;鼓勵市場來優化資源配置,緩解由于股權質押補充抵押品所造成的困難。

效果顯而易見。11月,民企債券發行創出年內新高。

不僅是央行,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兩度喊話紓困民企,送出“一二五民企信貸大禮包”,證監會也有“新動作”———交易所債券市場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市場化方式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并鼓勵和支持相關金融機構為民營企業債券發行提供信用保護工具等。

中行、建行、工行、農行等大型國有銀行也紛紛表態并給出具體措施,著力破解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以前是在銀行門口徘徊而不得入,現在對一些民營企業家來說,這扇融資的“大門”已經打開了一道門縫。

采訪當日,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副會長關偉成告訴南都記者,下午他將帶隊10家企業,組團去和農行談融資事宜,幫企業“找錢”。

10天拿到商業銀行200萬融資

一些商業銀行已經先行一步,開始在地方試點創新。

和同信息董事長耿哲前不久剛參加了習近平主持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在發言中,他坦言: “今年上半年,企業經營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應收賬款欠款達到了將近5000萬,這對于我們年銷售額才5000多萬的民營企業來說,可以說是無法正常經營,企業到了有訂單卻無法生產的地步。”

為了緩解資金緊張問題,耿哲個人名下甚至父母名下的房產均已向銀行申請了抵押貸款,但仍舊感到作為一位民營企業家的“無能為力”。

一方面下游客戶壓款嚴重;另一方面受到金融大環境影響,之前合作的銀行抽貸,授信額度降低,流動資金非常緊張。

融資能力差,土地、廠房都是租的,可抵押的資產少,向銀行申請貸款的難度大,這是很多民營小微企業在發展中都會面臨的問題。

怎么辦?有地方商業銀行給出了他們的解決辦法。

小微企業融資風險高,為管控風險,齊商銀行告訴察時局,他們建立了以“貸前、貸中、貸后、技術、經驗、技巧、道德、管理、監督”為結合點的“九連環”全流程風險管理。

2018年5月份,耿哲到齊商銀行咨詢融資問題,由于企業應收賬款的質量較好,齊商銀行小微金融服務團隊結合企業情況,最終引入山東省財金集團控股的濟南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以企業股權為質押物設計了融資服務方案,前后共花費10天左右就拿到了齊商銀行發放的2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球認為,面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如果當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融資,商業銀行的客戶就會下移,如果下移再不能滿足銀行需求,商業銀行的結構就會調整、功能就會變化。

從數據上也不難看出商業銀行在民營企業融資中的重要性。截至2018年11月底,齊商銀行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的90%;全行小微余額393.81億元,占全部貸款的65%。

“迷茫”轉型期

不僅是融資難、融資貴,轉型也是民企發展中不可越過的坎。

“轉型是肯定要轉的”,多位受訪的民營企業家告訴南都記者。

周云認為,現在民營企業、包括中小企業的發展瓶頸就是轉型。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下,礦山資源、土地資源、房地產開發為龍頭的相關企業蓬勃發展,繼而可以集中基礎投資建設、拉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位列全球第二,但也還有諸多問題需要這一屆政府逐步解決,“社會矛盾、環境污染、經濟發展等問題都急需解決”。

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書記、副會長任興磊告訴南都記者,現階段大中小型企業面臨的問題側重不同。

對于大型民營企業來說,轉型升級、接班人、公平營商環境、人才、庫存壓力和民營企業家精神的重振是現在面臨的幾大問題;而對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稅費多、招人難成本高、環保等現實情況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但“轉”并不容易。過去“有膽量去干就行”,現在擔心“可能一轉就沒了”。

關偉成告訴南都記者,“為什么大家感覺民企現在日子很難,是因為人的思維沒有轉換過來。我們有5000萬的中小微企業,精英企業占比不到十分之一,這些企業在轉型上沒有大的問題,問題在于剩下的90%沒跟上,這些企業家還是用以前的發展模式和思路”,他解釋稱。

“迷茫”,成了許多正在嘗試轉型的民營企業家的現狀。

他們知道要痛下決心進行改造,利用創新進行轉型。但具體怎么做,只能邊想邊試,邊試邊錯,邊錯邊改。

周云已經開始率領轉型。“現在我們是科技創新公司,正在做的幾個項目包括智能餐飲設備、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等?,F在面鋪的比較廣,因為不廣也不行。”

“(轉型期)光有付出沒有回報。以前做房地產房子賣了就回籠資金,但科技創新項目不確定性更強,還有失敗的可能。”“失敗了怎么辦?”他苦笑道。

面對轉型的不確定性,一些企業選擇了短期自我調整。他們相信“習總書記一定給中小企業帶來一片干凈的藍天”,相信企業一定要緊隨國家大政方針,走出自己的路。但他們也傾向于“困難時期不要冒進”,而是自我調整。“非常期盼國家有關政策盡快落地。”廣西某微生物科技企業負責人李鵬補充說。

盡管肯定了民企轉型的迫切和重要性,關偉成仍不建議所有企業都轉型,“因為很多轉不起型,可能一轉就轉沒了”。他認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很重要,把握未來趨勢,核心問題在于企業不斷要迎合市場發展的趨勢。

從市場的角度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學術副院長王勇建議,有些上游產業似乎也應該回到開放中,只有引入更多競爭,上游生產力才能提高,這樣生產的中間產品變的更加便宜,有利于下游民營企業降低成本,從而在國際市場擁有更優競爭力,幫助中國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最要振奮的是企業家的精氣神

今年下半年,一篇署名為金融人士吳小平的文章《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引發熱議,“民企退場論”一時成為籠罩在民營企業家頭上的陰云。

10月,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一把手紛紛表態支持民企。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更是罕見就近期金融市場波動情況接受媒體采訪,并強調不存在“國進民退”問題。

從9月底至10月,34天內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談民營企業發展。11月1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他強調“任何否定、懷疑、動搖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都不要聽、不要信”;“所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并從6個方面為民營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支招。

timg (2).jpeg

不論是中央的“喊話”和“定調”還是金融部門給出的實際解決方法,都給了民營企業家極大的信心。

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習總書記的話表明,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上的定位,實際上是跟國企、外企都是平等的。這給了民營企業很大的信心。只要大家有信心了,其他事情就好辦了。”

在采訪中,大多數企業家表示對融資政策的支持,他們認為“現在政府的政策很好,政策也已經出了很多了,包括證監會的企業債券等,四大國有銀行現在帶頭也要給民營企業貸錢。關鍵在落地方面還有點力度不夠”。

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也指出“近年來,我們出臺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實不好、效果不彰。有些部門和地方對黨和國家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大政方針認識不到位,工作中存在不應該有的政策偏差,在平等保護產權、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有些政策制定過程中前期調研不夠,沒有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對政策實際影響考慮不周,沒有給企業留出必要的適應調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協調,政策效應同向疊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簡單,導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產生了相反的作用。”

除了落實的時間問題,一些實際情況在過程中也反映出來。

比如,人工智能領域近來政策利好較多,某人工智能企業駐京辦主任安林告訴南都記者,相對于實體企業,他們缺的不是政策支持,也不是資金,而是地方給了一些很好的優惠政策,但同時也給企業提出要求,需要企業匹配足夠的技術人才,比如一定數量的博士生。

作為民營企業,招攬高技術人才的能力弱于國企,研發團隊還是以碩士為主,“技術人才的卡口是否能讓企業自己來定?”安林建議。

“再堅持堅持,熬過去這段時間就好了”

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接連出臺的政策對民營企業的困境有所緩解,但要想真正從根本上重振民營經濟,除了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更重要的是要構建長期穩定的制度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系統分析研究室主任婁峰在接受南都記采訪時說,長期解決民營企業困境的問題還是需要從體制上進行完善,同時政策制定者要多調研,使得政策能真正反映企業的需求。

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將民營企業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歸結為:市場、融資和轉型。當然,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

習近平指出,應該承認,當前一些民營經濟遇到的困難是現實的,甚至相當嚴峻,必須高度重視。同時,也要認識到,這些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一定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基本經濟制度,落實好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民營經濟就一定能夠實現更大發展”。

“民營企業迎來春天了,但不能再粗放式發展、不負責任地亂發展。好環境來的時候,民營企業要趕快瘦身強體,把發展凝聚到主業實業上,而不是哪個賺錢去弄哪個。”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徐樂江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于明日(12月19日)召開,2019年中國經濟怎么走,民營企業的轉型發展之路要怎么走,即將給出答案。

12月13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其中針對民營企業,會議指出“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海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言下之意就是要讓企業尤其是民間企業能夠實現良性發展,預計在減負方面還會有新舉措出臺。此外,“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尤其是落后產能退出還是大勢所趨,企業也要看準方向,該退就退,需轉就轉,當進則進。"

總的來說,“經濟環境的影響和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使得企業家的精氣神有些滑坡”,任興磊告訴南都記者。但在伴隨著一系列扶持民企的政策出臺,這些民營企業家“對市場的信心是足的”。

當下,這些民營企業家,有的在轉型,有的在縮減成本及時止損。他們理解國家的現狀,嘗試在困難時期多自力更生,但同時對政策的落地充滿期待。

“再堅持堅持,熬過去這段時間就好了”,他們說。

(上述張天、周云、安林、李鵬為化名)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吳悠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