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三十年糾葛,長江委四度調解 ——兩個貧困縣的跨界水源之爭
全國地表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大摸底”后,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省份地市級水源地整治的問題被要求須在2018年底前完成。
上游要修高速公路、規劃5A級風景名勝區開展旅游,下游要灌溉、要喝水,長江委四度調解后,都只是暫時的和解。
一座南北長約3.5公里、東西寬約500米的狹長水庫,連接了兩個省級貧困縣的保護與發展之爭。
責任編輯:汪韜
位于湖北、河南兩省交界的界牌水庫取水口。
(本文首發于2018年12月20日《南方周末》)
全國地表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大摸底”后,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省份地市級水源地整治的問題被要求須在2018年底前完成。
上游要修高速公路、規劃5A級風景名勝區開展旅游,下游要灌溉、要喝水,長江委四度調解后,都只是暫時的和解。
一座南北長約3.5公里、東西寬約500米的狹長水庫,連接了兩個省級貧困縣的保護與發展之爭。
九里關水庫又名“界牌水庫”,光是名字就暗含著故事。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人喝的水中,一大部分來自界牌水庫,水庫主體不在湖北境內,而是位于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這里地處大別山山脈,歷代是兵家必爭之地,一座南北長約3.5公里、東西寬約500米的狹長水庫連接了兩個省級貧困縣的保護與發展之爭。
全國地表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大摸底”后,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省份地市級水源地整治的問題被要求須在2018年底前完成。
根據生態環境部提供的信息,截至12月16日,全國仍有48個問題尚未完成整治,涉及九江、商丘、太原等29個地市。剩余問題包括16個農村面源污染問題、7個道路交通問題、13個工業企業、6個非法排污口以及5個其他問題,多是一些“難啃的硬骨頭”。
“跨省水源地問題是硬骨頭里最棘手的。”負責組織水源地專項行動的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其他“硬骨頭”主要集中在工程問題,比如需要建設污水收集處置設施,但東北地區冬季氣溫過低,年底無法完成施工。
眼下,湖北省的縣級以上水源地兩百余個問題已經基本整改完畢,只剩界牌水庫需要劃定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這最后一個“硬骨頭”。一旦劃定保護區,上游羅山縣即將建造的高速公路和已經獲得河南省批復的5A級風景名勝區規劃將可能成為泡影。
最近一次協調會上,湖北這頭,孝感市環保局局長柳耀堂指出,湖北僅界牌水庫問題未解決;河南那頭,信陽市羅山縣分管副縣長楊坤則回應:“高速路和旅游規劃在前,水源地規劃在后。”
一座水庫,爭了三十余年。隨著水源地整改的推進,類似的上下游矛盾,亟待尋求解決機制。
“取水口一直沒有許可證”
提起界牌水庫,大悟縣環保局局長楊建新一臉愁容,他手里有一沓厚厚的協議,涉及這些年來界牌水庫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