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金曲背后的版權大戰

三家唱片公司之所以離開音集協,其中一個原因是從2014年開始,音集協把音樂版權的復制權越位授權給了VOD設備商。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12月2日,遼寧沈陽一棟KTV大樓,樓體正面被裝修成老式“錄音機”模樣。(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2月20日《南方周末》)

三家唱片公司之所以離開音集協,其中一個原因是從2014年開始,音集協把音樂版權的復制權越位授權給了VOD設備商。

點擊率采集準則等均不公開透明,也是三家唱片公司退出音集協的一大原因。

因為一紙“刪歌令”,潛伏多年的音像著作使用權矛盾一觸即發。

2018年10月22日,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下稱音集協)通知,要求KTV終端生產管理商和卡拉OK經營者下架六千余首音像作品,引發KTV商家激烈抗議——他們按年度足數繳納版權費,卻被一再要求刪歌,嚴重影響日常營業。

矛盾的種子早在十年前便已埋下。音像版權費背后,實際上同時存在兩個收費主體和兩套收費模式。

唱片公司單飛

音集協是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2008年開始,一眾唱片公司以權利人的身份組建音集協,獲國家版權局批準。

在實際收費過程中,唱片公司將各自曲庫的版權相授音集協,音集協向VOD(Video On Demand,一種卡拉OK視頻點播系統)設備商授予音樂使用權,KTV購買VOD并向音集協繳費,最后由音集協向唱片公司等權利人分配收入。

處于下架風波的六千余首音像作品中,英皇娛樂、愛貝克斯、豐華唱片占去絕大部分。這三家公司均是港臺及全球具有影響力的老牌唱片公司,其作品包括英皇娛樂的《K歌之王》《十年》,愛貝克斯的《死了都要愛》《離歌》,以及豐華唱片的《恰似你的溫柔》《泡沫》等唱K金曲。

劉欣是北京一家唱片公司的營銷人員,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幾千首的曲庫存量是非常大的份額,港澳臺的歌曲點唱率更為突出。

“刪歌令”下發后不久,自稱是英皇娛樂、愛貝克斯、豐華唱片版權代理公司代表的王雪對媒體說,上述幾家唱片公司已于2017年5月10日退出了音集協,且自2017年退會后至今,對已取得音集協授權的KTV場所從未提起過訴訟。

也就是說,進入2018年,KTV確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