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紓困基金:該救誰?怎么救?

一些真正瀕臨質押危機的上市公司,不僅沒有獲得紓困資金,有些甚至還在加杠桿。

“相比(短期的)債權投資,長期的股權投資會更有幫助一些?!?br />
“金融機構畢竟要盈利,紓困也需要成本?!?/blockquote>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5月3日,上海中國環博會上的博天環境。(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2月20日《南方周末》)

一些真正瀕臨質押危機的上市公司,不僅沒有獲得紓困資金,有些甚至還在加杠桿。

“相比(短期的)債權投資,長期的股權投資會更有幫助一些。”

“金融機構畢竟要盈利,紓困也需要成本。”

紓困基金正在成為救命稻草。

自2018年5月開始,A股持續下跌導致股票質押爆倉危機頻現,致使上市公司融資陷入困境。

2018年10月中旬,從地方國資開始,券商、保險、銀行都在陸續加入進紓困隊伍,為上市公司提供流動性資金。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公開的紓困資金超過5000億。

然而,紓困基金在真正落地時面臨不少困難。例如質押比例過高的上市公司更多需要的是長期的投資,而非短期借貸。金融機構在紓困時,既要考慮能否盈利,還要面臨上市公司逢高減持的道德風險。

成立多,落地少

當前A股市場幾乎可以用“無股不押”形容。根據如是金融研究院近期的一份報告,2014年至今,近四千家上市公司中,有2292家仍有未解押股票。其中,質押比例在30%以內的有1699家,占比74%;質押比例50%以上的高風險企業也有110家,占比4.8%。

質押股既可以是流通股,也可以是限售股。如果是限售股,即使股價跌到平倉線,仍然要受到減持規定的影響,對股市的沖擊相對較小。但流通股流動性強,一旦股東被強制平倉很可能引發機構拋售,從而對股價形成巨大沖擊。

據上述報告,限售股質押規模約為1.5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比重約為3%;而非限售的流通股規模卻有3.2萬億元左右,占比69%,是前者的2倍,占A股總市值近7%。

伴隨股價持續下跌,股票質押平倉風險還在不斷累積,相較目前4.9萬億的總質押市值,警戒線與平倉線間的股票市值規模已經接近0.68萬億元。這一區域正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可能被平倉的核心區域。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場內質押資金有兩大來源,包括券商自有資金(2017年底出資8199億元)和券商資管資金(出資7403億元),券商資管的資金大部分來自于銀行,而場外質押資金的主要來源也是銀行。

為防范系統性風險,2018年10月底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由央行提供資金,為暫時遇到困難的民企提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