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鐘罩”,賦權窮人,為經濟騰飛奠基 ——德索托對資本與產權的洞見
當資產的收益權有法律保障之后,企業家才愿意把資產投入到追求利潤的經濟活動中,將資產轉化為資本。否則,人們會選擇小規模經營而不是擴大生產,因為擴大生產可能會遇到更多的掠奪。另外,資本交易往往是在陌生人之間進行的,要讓資本所有者放心地把資本交給陌生人去使用,必須用正規的財產權制度來保障他的產權。當資本不能流動時,也就失去了資本的特性。
責任編輯:陳斌
(本文首發于2018年12月20日《南方周末》)
當資產的收益權有法律保障之后,企業家才愿意把資產投入到追求利潤的經濟活動中,將資產轉化為資本。否則,人們會選擇小規模經營而不是擴大生產,因為擴大生產可能會遇到更多的掠奪。另外,資本交易往往是在陌生人之間進行的,要讓資本所有者放心地把資本交給陌生人去使用,必須用正規的財產權制度來保障他的產權。當資本不能流動時,也就失去了資本的特性。
為什么大部分國家沒有成為發達國家,為什么市場經濟只在少數國家取得成功,沒有在大多數國家出現?為什么很多國家會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秘魯經濟學家德索托教授在他的《資本的秘密》一書中給出了回答。他認為發展中國家有數額驚人的資產,但這些資產不能轉化為資本,這是阻礙發展中國家轉變成現代國家的根本原因。德索托教授對資本秘密的揭示,也是對“發展”問題的解釋。
資產如何轉變為資本
在發展中國家,人們會看到有大量的微型企業、小商小販,但經濟沒有進一步的發展,而是停滯在這個水平。德索托教授認為其原因是缺乏正規的所有權制度,使僵化的資產無法變成資本。作者有一個精彩的比喻,他認為資產相當于水庫,資本相當于建立發電廠,把蘊藏在水庫中的能源提取出來,為社會的運行提供能源。類似地,當資產變資本時,資產中的無形潛能就被提取出來,變成驅動社會發展的能源,這樣經濟發展的“火車”就會跑起來。
正規的所有權制度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也是它的兩種功能,即表述和法律保障。資產變成資本的前提條件是資產有清晰的表述。資產是資本的載體,資產有多種屬性,只有當資產的基本屬性,如機器設備的性能被表述清楚之后,才有人愿意購買,把它投入使用,從而變成資本。資產的物理屬性會發生變化,比如機器設備會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而磨損。借助于表述體系,企業家才能對資產的價值進行重新估計,使資產的轉讓變得具有可能性。
當資產用文字和數據表述清楚后,資產就具有了“信息”的形態,這就極大地便利了資產的交易。企業家根據資產的數據信息,可以在遠距離進行資產交易,比如股票交易就是以投資者能夠獲知公司資產的信息為前提的。正規的產權制度不僅記錄資本的信息,也記錄資本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行為,如他沒有按照法律規定辦事,那么他的違法行為也會被記錄在這一制度中,他的聲譽會因此受損,甚至會受法律處罰。
一般來說,資產與資本并不是一對沖突的概念,資產有時也是資本,資本有時也是資產,兩者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但在德索托教授這本書中,資產更多的是指分散在無數個體手中,被資產所有者用于謀生的生產資料,而資本是指被企業家和資本家用于擴大再生產的手段。資本可以是實物形式,也可以是貨幣形式。當資產的收益權有法律保障之后,企業家才愿意把資產投入到追求利潤的經濟活動中,將資產轉化為資本。
另外,正規的所有權制度也通過降低交易費用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