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是怎樣限制孩子的創造力的?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出生在前1%高收入家庭的美國孩子成長為發明家的可能性是中低收入家庭孩子的10倍;研究還發現,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女性和少數族裔在創新發明中處于不利地位。
責任編輯:朱力遠
“我不知道我幾歲了”,令人心碎的老照片向我們展示了20世紀初活躍在美國街頭報童們的辛酸生活。拍攝者名叫LewisHine,是美國國家兒童勞動委員會的一名調查攝影師。1908年至1924年間,Lewis踏遍美國東部地區,用鏡頭記錄那些童工現狀。
(本文首發于2018年12月20日《南方周末》)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出生在前1%高收入家庭的美國孩子成長為發明家的可能性是中低收入家庭孩子的10倍;研究還發現,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女性和少數族裔在創新發明中處于不利地位。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這句網絡流行語常被人用來自嘲,但現實似乎有些殘酷,來自權威期刊的研究發現,被貧窮限制的可能不只想象力,還有創新能力。
2018年11月29日,《經濟學季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在線發表的關于美國創新人才成長影響因素的最新研究顯示,出生在前1%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成長為發明家的可能性是中低收入家庭孩子的10倍。
正如研究者所說,創新已經被廣泛地認為是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又能成就創新者本人的事業,了解創新背后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干預,激發未被挖掘的創新人才資源,將有助于促進經濟的增長。
而總的來看,研究表明,對個人創造發明能力而言,相比天資是否聰慧,后天成長環境的影響可能更顯著,具體來說,就是成長中接觸創新的機會,而很多出生在相對貧窮家庭的孩子根本沒有這種機會。
后天環境比天資更重要
相比以往很多聚焦稅收等宏觀政策而對創新影響因素進行的研究,來自哈佛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美國財政部和麻省理工學院等單位的學者亞歷克斯·貝爾(Alex Bell)等人,將視角直接聚焦在創新發明者本人,通過專利申請、授予數據庫(1996-2014)識別了美國120萬創新發明者,通過他們的姓名、城市、所在州等個人信息,嘗試將發明情況與納稅數據里的家庭收入情況等早期成長環境等鏈接起來,探究哪些因素可能與創新發明人才的培養有關。
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女性、少數族裔被發現在創新發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