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傳遞】楊凌:絕望的希望
對于博士生H來說,楊凌是她急于離開的一個地方,但對于生活的慣性來說,離別前的留戀又成了必須尋找的生活注解。急于離別的傷感,絕望中的希望,楊凌大概可以這樣被概括。
這一天,6月29日,李正邦坐在他位于楊凌西農路的食雜店里看著眼前駛過的一輛輛出租車,這些出租車一整天都沒有停過,載著離校的學生從學校的大門口到火車站,一些人將在兩個月后回來,另外一些人,則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這所學校的名字叫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楊凌,西農依靠著這個小鎮,這個小鎮的大部分人也依 靠著西農。1997年,楊凌被確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此后,西農成為西北高校中的明星,和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一起,成為國家985高校, 這是一個中國沖擊世界級大學的名單,大概40所學校名列其中。西農得到了許多錢,建了許多樓,招來了許多學生,3萬多人的規模,填滿了這個小鎮。
小鎮只有簡單的幾片區域,示范區和會展區的路寬闊地讓西安人羨慕,人煙稀少,在會展中心門前半個小時無法看到一輛的士。小鎮的人氣更多地集中在西農所在的區域,一旦學生放假,這里就成了一座空寂的城。
李正邦早已經習慣了學生離校的場面,他嘟噥著,過幾天店得關門了,離開了學生,很多人的生意都難以為繼。從楊凌1997年一飛沖天后,李正邦的地成了示范區的地,這里的農民不用在土地上耕種,他們都成了生意人,對于他們來說,楊凌的變化大得嚇人。
天已晚,李正邦的店里來了一個學生,買了一包煙,分給周圍送行的同學抽,買煙的學生沉默不語,拍著旁邊用自行車幫他馱行李兄弟的肩膀,一些離別前的傷感。這是一個奇怪的場景,至少對于博士生H來說,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