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市公司董事長行為報告:27位“閃離”,3人套現逾10億元

作為上市公司穩定的“軍心所在”,董事長們的一舉一動時刻牽動著資本市場的神經。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特別是中小民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債務違約等風波不斷,董事長離職潮、失聯、減持套現的消息也不絕于耳。

董事長離職潮果真如此嚴重?背后有哪些深層次原因?公司困境猶在,哪些董事長率先減持套現?21數據新聞實驗室追蹤了近幾年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動向,助你對上市公司了解更加透徹。

27位董事長“閃離”:90后最年輕女董事長僅任職8個月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截至12月22日,2018年以來A股市場已發生481起董事長(不含代董事長)離職事件,相較去年全年的483起并未有明顯變動。共涉及449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公用事業、電子、醫藥生物、機械設備等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25家上市公司年內多次變更董事長,“黑天鵝”*ST天馬和內斗不止的科融環境更是三換董事長。*ST天馬除了踩雷信融財富借貸糾紛外,還頻頻收到債務官司,訴訟纏身,并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提示注意投資風險。

與此同時,27位董事長年內上任但已離職,包括A股曾經的最年輕女董事長——*ST云網陸湘苓。94年出生的陸湘苓上任8個月后因個人原因辭職。而*ST凱迪唐宏明任職時間還不足1個月, 7月4日上任8月1日即已離職。

董事長“離職潮”背后:有人因公司經營困難,有人套現離場

據上市公司公告,今年來2/3董事長辭職的原因不是“個人原因”就是“工作變動”,但深究下去,卻還有其他因素。

有些涉及公司經營困難,如盛運環保,在2017年迎來上市首虧后,2018年陷入債務危機。曾承諾為關聯方代償的原董事長開曉勝卻已辭任并將股權轉讓,并被證監會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如今盛運環保面臨債務逾期金額高達33.24億元,已資不抵債。

有些董事長則離職與套現并行,如華懋科技董事長賴方靜靜、董事賴敏聰今年4月辭職,但其控股的金威國際去年才協議轉讓了公司股份。因此也收到了上交所下發的問詢函。

除了上述兩個原因外,21數據新聞實驗室還發現,業績壓力、違規遭查、股權爭斗、實控人變動等亦構成董事長離職原因,且往往會給上市公司業績和股價帶來負面影響。

除此之外,雖然確有因爆發風險事項而更換董事長的案例,但僅為個案。

148家公司董事長套現228.65億:中小創占比逾九成,3人減持逾10億

上市公司掌舵者離職與套現,哪個更難以讓人接受?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截至12月19日,2018年以來共計148家公司出現董事長(包括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受控法人等)減持行為,合計減持24.27億股,減持金額高達222.79億元,公司家數與減持數量與近幾年相比均有所提升。

這148家公司中,屬于創業板和中小板的分別有69家和66家,占比逾九成。

究其原因,今年來不少公司出現經營困難,不少董事長因股權質押被動減持,如鴻達興業、堅瑞沃能、好想你等;也有公司獲國資馳援,如科陸電子獲深圳市國資委資本運作平臺遠致投資10.34億元入股,天沃科技控股股東變更為上海電氣,實控人則為上海國資委。

有些公司則是董監高聯手減持。安井食品2017年2月才上市,限售期解禁不久高管就忙減持。自5月28日以來,安井食品董監高連續73次出手合計減持808萬股,套現金額達2.99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42家公司董事長減持金額逾億元。永輝超市獲騰訊42億元戰略入股后,董事長張軒松減持1.66億股金額達16億元,且此次減持之后,張軒松已不再持有永輝超市的流通股份。

失聯的董事長去哪兒了?

較之2018年以來離職的董事長,A股有些董事長從公眾投資者視野中消失的方式則神秘得多。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不完全統計,有11位上市公司董事長過去三年曾有過失聯經歷的(不包括被直接拘留的)。其中,3人在失聯后的一個月內迅速回歸原職,但也有4人失聯時間超過百天。

目前仍有三名董事長不知所蹤,包括*ST巴士前董事長王獻蜀、斯太爾董事長李曉振、南風股份前董事長楊子善。其中,王獻蜀因為失聯太久(目前已超373天),上市公司董事會及股東大會已罷免了其董事長職位;楊子善也已被免職。

除了以上3位外,東江環保、寧波中百、美邦服飾、明牌珠寶、錦龍股份等5位失聯當事人都主動辭職,只有大恒科技魯勇志、超華科技梁健鋒、泰合健康王仁果在回歸公司后繼續行使董事長職責。

(實習生付麗敏、鄭若嵐亦有貢獻)

 

網絡編輯:周凡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