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查氏家族商業傳奇
查濟民和金庸二人,一個縱橫商界,一個縱橫文壇,都開創了各自的天地
查濟民和金庸二人,一個縱橫商界,一個縱橫文壇,都開創了各自的天地
查懋成
香港查濟民家族是在中國政商學界舉足輕重的財富家族。查濟民與金庸(原名查良鏞)都出自浙江海寧袁花鎮龍山查氏,康熙帝曾親筆御題查氏家族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他們共同的先祖是被稱為“清初六家”之一的詩人查慎行。
金庸曾在自己的小說中多次寫到查氏先人,比如在《鹿鼎記》中寫過查繼佐和吳六奇,查繼佐曾被卷入著名的明史案。
查濟民和金庸兩人曾經在香港基本法起草過程中合作提出了著名的“雙查方案”。二人因此分別受到過鄧小平接見。其中,查濟民曾兩次受到鄧小平接見。
查濟民和金庸二人,一個縱橫商界,一個縱橫文壇,都開創了各自的天地。后來,在查濟民主持重修海寧查氏族譜時,正是在他的勸說下,金庸才詳細地把他這一支的家族傳承關系寫清楚并交給族譜編撰者,完成了族譜重修工作。
查家族譜
目前,查濟民家族已成為立足香港、產業分布于全球的大型跨國集團,旗下擁有金融投資、房地產、紡織工業等諸多業務。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興業”,香港聯交所上市代碼:0480)和興勝創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勝創建”,香港聯交所上市代碼:0896)是其家族擁有的兩家上市公司。
查氏家族對于中國的科技發展也作出過重要貢獻。1994年,查濟民出資2000萬美元,成立了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以下簡稱“求是基金”),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數學大師陳省身、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和醫學權威簡悅威教授等人都是求是基金的顧問。
求是基金獎勵過的科學家后來都成為了中國科技界的領軍人物,其中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查濟民也是最早捐資支持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企業家。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他就向中國航天捐贈了4000萬元。
查濟民在政商學界作出的突出貢獻贏得了世人的尊重。2007年3月,查濟民去世時,為他扶靈的八個人中有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時任中聯辦主任高祀仁、時任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嘉誠和楊振寧等重量級人物。
查濟民的夫人劉璧如也是巾幗不讓須眉。1998年10月,國際小行星中心把國際編號為3960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查劉璧如星”。
查懋聲與查懋成夫婦合影,左起:查懋成、查史美倫、查懋聲
查濟民和劉璧如共育有七個子女:查美龍、查懋聲、查美利、查美慶、查美娟、查懋成和查懋德。目前,查懋聲和查懋成兩兄弟是家族事業的主要掌舵人。其中,查懋成負責的香港興業是查氏家族最重要的資產板塊。
在查氏家族二代中,公眾知名度高的包括查懋成、他的夫人史美倫和他的姐夫周尚林。2018年4月26日,史美倫成為香港證券交易所史上第一位女主席。早在2001年,史美倫曾擔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她是有名的“鐵娘子”;周尚林于2004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曾擔任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
1987年,查濟民在袁花鎮故居
民族大工業家外祖父劉國鈞
查懋成的外祖父劉國鈞曾是民國時期與無錫榮氏家族齊名的民族大工業家。他創辦的常州大成紡織公司行銷中國、東南亞和印度等市場,成為對當時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大型民族企業。日本軍部、蔣介石大舅哥宋子文等勢力都想要侵占他的產業。劉國鈞對于女婿查濟民和女兒劉璧如的培養、扶持,成為查氏家族日后興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劉國鈞是原常州府靖江人士。相傳靖江是岳飛抵抗金兵撤退時所修建的駐地,后來發展成為城市。在劉國鈞的家鄉,鄉人視岳飛為神明,家家都會背誦岳飛的《滿江紅》,并供奉著岳飛的生祠堂。
民國時期,紡織工業是中國重要的經濟支柱。常州解放后第一任市長諸葛慎曾說,劉國鈞之于常州,如榮德生之于無錫,既是經濟支柱,也是民生支柱。在查懋成兄弟姐妹們都很小的時候,劉壁如就經常跟他們講劉國鈞的事跡。
1937年,劉國鈞與榮德生兩人商議,榮德生由無錫西取洛社,劉國鈞由常州東向橫林,20年后,無錫、常州連成一片,日里煙囪相接,夜里燈火相連,建成東方第一紡織城。
劉國鈞是一個非常有民族氣節的愛國企業家。在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前,大成公司在中國紡織工業市場的地位令日本軍部垂涎。日本軍部和日本豐田公司派出特工人員,對劉國鈞進行威逼利誘,要求強行入股大成公司,均遭到劉國鈞的堅決抵抗。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由于得不到大成公司而惱羞成怒,于當年11月18日,派出日軍戰機對常州大成一廠、二廠、三廠進行定點毀滅式打擊,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成公司被炸成斷垣殘壁。
半生心血付諸東流,劉國鈞站在大成公司的廢墟上,心痛不已。按照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市值計算,此次轟炸造成大成公司直接經濟損失513.9萬元,間接經濟損失1277.6萬元,累計經濟損失1791.5萬元。
值得慶幸的是,早在日軍轟炸前,國民政府交通部常務次長、被譽為“中國船王”的四川民生公司創始人盧作孚已經派人幫助大成公司把最先進的一部分機器設備轉運至武漢,成為后來劉國鈞事業東山再起的基礎。
1938年,劉國鈞以大成上海辦事處為基礎,在英租界成立了安達紡織公司,劉國鈞、中華書局創始人吳鏡淵及他的女婿劉靖基是公司的常務董事,吳鏡淵把中華書局印刷廠的舊廠房租賃給安達公司作生產場地,安達公司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萬兩千枚瑞士“利妥”牌紗錠。
1939年2月,劉國鈞與盧作孚又在重慶合資創辦了大明染織廠。盧作孚是董事長,劉國鈞任總經理,劉國鈞女婿查濟民擔任廠長。當年,大明公司實現盈利35萬元。
1940年,查濟民夫婦、查老太太與同事們攝于大明染織廠門前
大明公司步入正軌后,劉國鈞干了一件轟動全國商界的事。早在抗戰前夕,劉國鈞以大成一廠作資產抵押向陳光甫的上海儲蓄銀行借貸了250萬元。陳光甫是民國上海灘有名的金融大鱷,也是劉國鈞的好朋友。
后來,大成廠毀于日機轟炸,250萬元貸款便成為了一筆死賬。戰時,上海儲蓄銀行的資金回收政策是“舍息求本”,退后一步也可“本金打折”,但劉國鈞堅持本息一分不少地歸還,挽救上海儲蓄銀行于資金斷裂之危,此舉讓陳光甫大為感動。陳光甫由此成為劉國鈞最堅強的事業后盾。
1941年4月,劉國鈞和長子劉漢堃二人飛赴香港,在九龍購得一處房產,創辦了香港大孚建業公司,作為進軍南洋、聯絡海外業務的窗口。在他的積極努力下,大成公司先后在河內、仰光、曼谷、加爾各答、孟買等城市發展了經銷商,建立起了跨國的營銷網絡。
劉國鈞的商業才干和愛國之心得到了黃炎培等社會名流的認可。在戰時,黃炎培在陪都重慶成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當時聚集了黃炎培、章乃器、馬寅初、冷御秋、陳光甫、范旭東、楊衛玉、潘仰堯等社會賢達。彼時,他們是中國第一流的專家、學者、銀行家和實業家。
劉國鈞也是中華職業教育社的重要成員。1944年,抗戰勝利前夕,他在中華職業教育社發表《擴充紗錠計劃芻議》萬言書,希望能夠振興中國紡織工業,與日商一決高下,振奮人心。
但由于民國政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