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疫苗的爸爸”:為了疫苗接種不再折騰
2018年12月23日,疫苗管理法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草案提出,國家對疫苗生產實行嚴于一般藥品生產的準入制度。
責任編輯:顧策 何海寧
新年愿景:
2019年,我希望疫苗接種能減少折騰,不折騰孩子,不折騰家長,不折騰接種醫生,向著為兒童提供及時和全面保護的目標前進。
寶寶出生后的幾年里,要接種很多疫苗。希望通過發展聯合疫苗和允許同時接種,寶寶在未來能大大減少打針次數。
目前兒童接種的另一大問題是,隨意擴大禁忌證。曾有一位網友孩子有癲癇,結果被告知所有名稱里含“腦”字的疫苗都不能接種,還把麻疹疫苗也算進去了。結果,8月齡的麻疹疫苗沒接種,20月齡就得了麻疹。
所有疫苗都應該盡早接種、盡早保護,和疾病賭誰跑得快,沒意思。接種醫生應該正確把握禁忌證,不要把孩子推上和疾病比賽的擂臺。
陶黎納
(本文首發于2018年12月27日《南方周末》)
2018年12月23日,疫苗管理法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草案提出,國家對疫苗生產實行嚴于一般藥品生產的準入制度。
2018年,陶黎納過得特別忙碌。
這一年是疫苗大年,從“長生生物疫苗案”到疫苗管理擬單獨立法,疫苗可謂是中國的年度關鍵詞。陶黎納馬不停蹄地在各個社交平臺科普、論戰。在網絡簡介中,他是疫苗達人、微博大V、果殼網醫藥達人。目前微博有兩百余萬粉絲。
這一年于他而言,是四十不惑的年齡。恰巧的是,這一年亦是中國兒童計劃免疫四十周年。從最早的卡介苗、脊灰疫苗(糖丸)、白百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到目前國家免疫規劃的“14苗防16病”格局,中國這一覆蓋兒童的計劃走過與改革開放一樣的風風雨雨。
他也是一對兒女的父親。這一年,女兒4歲、兒子13歲。在陶黎納的粉絲眼中,他或許是國內最懂幼兒疫苗接種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