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學家廉希圣:為了基本法起草史不被湮沒
廉希圣是中國憲法史的見證人,參與過“八二憲法”的起草和兩次修訂工作,他還全程參加了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年輕時是新中國第一代律師。
責任編輯:錢昊平 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新年愿景:
廉希圣計劃在2019年口述一本書,記錄起草香港基本法的內情。
三十多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時,廉希圣是起草委員會秘書處成員。秘書處對外謙稱是“打工的秘書班子”,其實,香港基本法架構如何設置、字句如何斟酌,在近五年的起草過程中,成員們知之甚詳。
秘書處成員有十余人。2018年12月16日,廉希圣念叨著昔日“同事”們的名字,仿佛喃喃自語:“如今還在世的,大概就剩我一個了。”
尤其是金庸的離世,更讓87歲的廉希圣產生了一種緊迫感。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分為幾個小組,廉希圣所在的小組負責“政治體制”部分,其港方組長正是金庸。“我去香港時,他到火車站接我,他叫我‘廉先生’,我叫他‘査先生’。”廉希圣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他和許崇德(1929-2014,憲法學家)還在起草委員會里一塊說相聲。”
俱往矣。“孤獨”的廉希圣把口述計劃當成自己要完成的最后一項工程,“我覺得還是有點意義,因為知道內情、知道故事的再沒有別人了。”
2009年,前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魯平推出了《魯平口述香港回歸》一書。廉希圣說,他在2019年要完成的這本書,可以和魯平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