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文牧野:為了好好做電影,別白活
2018年,導演文牧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我不是藥神》上映,獲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巨大成功。沒人預料到,這位新導演在這一年會有如此豐饒的收獲。他的際遇折射出中國電影業的希望,市場和創作者都在成長,與觀眾實現了良性的互動。
責任編輯:宋宇 邢人儼
新年愿景:
文牧野對未來的期許很簡單:不忘初心,未來的工作能“平靜、真實,依然還是以做第一部電影的心態去做”。
《我不是藥神》是部悲喜交加的電影,因對普通人和社會事件的關注,贏得了觀眾的喜愛。文牧野希望拍出“慈悲”,也期待大家都看得起病,都健健康康。他最熟悉的電影行業,則能夠蓬勃發展、百花齊放,大家認認真真、踏踏實實,不要半年寫完劇本就出去找演員,再花一個月就拍完。“盡量符合創作規律,認真對待自己,認真對待觀眾。”
文牧野最近在密切關注2019年要上映的電影,他注意到兩部完全符合創作規律的科幻電影,認為新年“說不定會變成大家說的‘科幻電影元年’”。他思考過,之前影評界評價很高卻不賣座的中國電影,許多年之后會不會賣座,思考結果是否定的。今年很多電影在評論和購票兩個平臺都拿到近似的分數,表明電影變化了,創作者和市場成長了,而不是觀眾變化了。這個趨勢將會延續下去。
休閑時,文牧野觀看韓國的綜藝節目、劇集,他認為娛樂和文化沒有高低之分。“我覺得導演純粹是一個職業,不代表人格,所以當你卸下職業的時候,你喜歡看什么就看什么,人最可怕的是被自己的職業綁架。”文牧野說。他完成《我不是藥神》歷盡艱難,下一部作品據說拍起來更難。
文牧野
(本文首發于2018年12月27日《南方周末》)
2018年,導演文牧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我不是藥神》上映,獲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巨大成功。沒人預料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