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教育”毒在何處
基于打罵的“教育”,是一種“有毒社會化”(toxic socialization),會在孩子心底留下抑郁、怨恨和絕望。即使一時教出了“乖順”的孩子,那些“毒”也早晚會積重難返,導致輟學、失業、離家出走、難以建立親密關系,甚至結束生命。
責任編輯:聶寒非
基于打罵的“教育”,是一種“有毒社會化”(toxic socialization),會在孩子心底留下抑郁、怨恨和絕望。即使一時教出了“乖順”的孩子,那些“毒”也早晚會積重難返,導致輟學、失業、離家出走、難以建立親密關系,甚至結束生命。
即使是信奉棍棒教育的人,看到那條“深圳女童被打”的視頻也會心里一緊——太過分了。
視頻里,那個瘦小的女童坐在桌邊寫作業,猝不及防地就挨了幾巴掌,然后被摔到地上。在4段不同時間的錄像里,她被掌摑,被腳踹,被用棍子打,被揪著頭發撕打……而她的反應始終是默默忍受。8歲的她已經學到重要一課,逃跑也好,反抗也罷,只會招來更大的痛楚。
有多少孩子正在挨打
打人是錯的。但如果打的是自家孩子,那就叫“教育”。國人曰,不打不成器。老外也說,閑了棍子,慣了孩子(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這就導致不被父母打的鳳毛麟角,被父母體罰的反倒是大多數。
體罰更進一步,就是家庭暴力。2004年中國婦聯調查的結論是,三成中國家庭里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即使這種暴力針對的是妻子,讓孩子目睹這種暴行,其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