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體”爆紅:全民造梗的網絡狂歡
隨著網民的“洛陽鏟”扒出越來越多六小齡童黑歷史,六學之龐雜體系也終于被建構起來,實現一統。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六小齡童體”是如何爆紅的。
責任編輯:劉韻珊
電視劇《西游記》海報
隨著網民的“洛陽鏟”扒出越來越多六小齡童黑歷史,六學之龐雜體系也終于被建構起來,實現一統。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六小齡童體”是如何爆紅的。
最近一段時間頻頻“招黑”的六小齡童終于坐不住了,昨日他回應“黑料”傳聞,聲稱:未經核實的以訛傳訛,最終會變成謠言。
這件事源于B站和微博上刮起的一股“六學”之風,在2018年末最后一大瓜落地之際,“六小齡童體”橫出江湖,引發模仿狂潮,更是催生了“六學”走紅。
這年頭,如果你還不懂六學?那是要向全國人民謝罪的。
從齊天大圣到六學宗師
六學,顧名思義就是“六小齡童學”,凡是章金萊老師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寫過的字,出過的書,都在研究范圍之內。隨著網民的“洛陽鏟”扒出越來越多六小齡童黑歷史,六學之龐雜體系也終于被建構起來,實現一統。
從許知遠被全網黑到六小齡童被全網嘲,拉人下神壇總是一件很爽的事。曾經可以親手將其捧上神壇虔誠信奉,現在也可以打碎神話對其鞭撻,愛的時候可以叫小甜甜,粉轉黑后,就只喊牛夫人。
然而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時代,毀譽參半,喜歡與討厭總是一線之間。
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變成了虛偽自私的利己主義者,身份的調換背后是人設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