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1984年的中國——愛立信中國第一名員工的故事
畢爾克(Per-Olof Bj?rk)上臺演講前,把手機交給了太太。她用手機給他拍照。
這個70歲出頭的瑞典人,頭發灰白,個子不高,身形偏瘦,戴著金屬框黑色眼鏡。盡管有7小時的時差,仍是一副很精神的樣子。
責任編輯:顧策
畢爾克
畢爾克(Per-Olof Björk)上臺演講前,把手機交給了太太。她用手機給他拍照。
這個70歲出頭的瑞典人,頭發灰白,個子不高,身形偏瘦,戴著金屬框黑色眼鏡。盡管有7小時的時差,仍是一副很精神的樣子。
三十多年前,他在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北京二里溝、武漢機場、多個中國賓館進行商務談判時,都留下了不少影像。2018年,這些照片放進了畢爾克與人合著的《愛立信和中國關系源遠流長》一書中。
過去40年里,中國電信行業從改革開放初的214萬電話用戶,發展為2018年的7.88億手機網民;差不多同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電信行業七巨頭“Big Seven”(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北電、摩托羅拉、朗訊),只剩下了愛立信和諾基亞。
成立于1876年的愛立信,有據可考的中國業務始于1892年,是唯一一家從1G到5G時代持續在中國開展電信業務的公司,參與并見證了中國通信業的發展歷程。
畢爾克是愛立信中國的第一名員工,他在1984年獨自前往中國,重啟愛立信在中國的業務,負責組建和管理愛立信中國的團隊,此后一直擔任愛立信中國市場相關的職務,2012年從愛立信中國和東北亞地區副總裁職位退休后,還一直擔任愛立信的高級顧問。
霍夫曼(W.John Hoffmann)在1990年代因為一項中國業務與畢爾克相識。他在畢爾克的領英頁面上評價說,“畢爾克是少數真正知道如何在瑞典/歐洲和中國/亞太地區成功地工作和生活的人。他是一個很有洞察力的問題解決者和優秀的溝通者,特別是在政府和產業關系方面。”
畢爾克
排隊12小時打長途
1984年10月初,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畢爾克受邀和一位負責亞非拉市場的上司一起吃自助餐。畢爾克1975年加入愛立信,最開始是在中東地區,接著被派駐印尼三年,此時剛剛調回總部不太久。
當時愛立信正打算在菲律賓、越南、臺灣、香港市場拓展商機,這幾個地方都在中國附近,這位上司詢問畢爾克是否愿意去試試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夠大,也夠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