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平安三村工程助推扶貧攻堅
1993年似乎是很久遠的時間了。
當年,有演藝明星在寧夏某貧困地區演出結束后,把扶貧款塞到了孩子手中。讓她驚訝的是孩子們居然不認識錢!一臉茫然的孩子沒有向她表示感謝。她心痛極了,意識到:這些孩子需要解決的不光是錢的問題,而是如何讓他們受到教育、認識生活。
這一年,中國平安的高管攜幾位同事到安徽貧困地區考察后,寫下近6000字的紀實報告《尋找中國的希望》。當地宛如原始村落般的景象深深刺激了平安人,他們回到深圳后呼吁:救救孩子!讀書是最好的辦法——學習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還有家鄉的命運。
1994年9月8日,平安在滿目瘡痍的皖西六安順河鎮的土地上,捐建起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隨后,114所平安希望小學陸續拔地而起,分布于全國30個省市的鄉野村落,受益學生超過30萬人。
此后是無間斷的24年扶貧工作。
2017年12月29日,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發表新年致辭時宣布,中國平安以公司成立30周年為契機,正式啟動總公益投入為100億元的“三村建設工程”(以下簡稱“三村工程”)。“三村”指的是“村官、村醫、村教”,對應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三個方向,以實現貧有所助、病有所醫、學有所教。平安的目標很明確:切斷窮根。
飲水思源的家國情懷
一年后,馬明哲在2019年的新年致辭里用更多數字回應了“三村工程”的階段性結果:在全國9個省或自治區逐步落地,發放扶貧資金超50億元,主承銷全國單筆金額最大企業扶貧債;援建掛牌或升級村衛生所逾400個,培訓村醫超5000人;援建掛牌或升級鄉村學校近400所,培訓近5000名鄉村教師,互聯網遠程課堂惠及二十余萬師生。10萬員工參與了鄉村支教活動,總服務時長達33萬小時。
在2019年1月2日發布的平安集團十大新聞里,初顯智慧扶貧成效的“三村工程”排在首位。這一細節釋放出來的訊息耐人尋味——金融集團為何把扶貧公益項目看作重中之重?
這與平安的發展之路緊密相關。
平安是改革開放的產物,30年前誕生于深圳蛇口,當時僅有13個人。馬明哲在2019年新年致辭里回首來時路,深表感恩,他說:“平安前行的每一步都與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息息相關。平安的今天,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得益于國泰民安的大好環境。”
飲水思源,不忘初心。
2017年,平安把司慶日設為“平安公益日”,馬明哲親自去安徽順河鎮平安希望小學支教上課;2018年,平安于30歲之際正式啟動“三村工程”,并在實踐中升級為“三村智慧扶貧工程”;2019年,馬明哲對全員強調“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他對此解釋為:平安在履行社會責任,在用推動金融及科技主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智慧和能力,賦能于社會,服務于大眾,奉獻于國家。
“豬臉識別”的深意
扶貧需要用到主業的智慧和能力嗎?如果把精準扶貧當做事業做,恐怕是要的。
2018年3月29日,在馬明哲啟動“三村工程”后的第四個月,平安把“三村工程”首站落在內蒙古烏蘭察布。
中國平安“村官工程”產業扶貧示范點。
在烏蘭察布的“村官”工程里,平安撬動了首期3300萬元免息免擔保的“平安扶貧貸”。1個多月后,平安又自我升級,除免息貸款外,還為貧困農戶捐贈涵蓋意外險、醫療險、農險、教育基金等專屬保險保障,并更名為“扶貧保”,成為“一攬子扶貧項目”的統稱。
保險由此深度介入產業扶貧項目,幫農企融資、農民就業,并按定單回購農產品或幫助提供銷售渠道。
天賜食于鳥,而不投食于巢。平安設計了一個理想模型:前端以“保證保險+貼息”,為貧困農村發放免息免擔保的扶貧貸款;中端依托科技應用與產品定制結合的農險產品,保障生產經營中的各種風險;后端通過旗下的電商平臺,打通銷售通路,幫助合作社和農戶銷售農產品。
在平安“扶貧保”的模式里,農業保險的介入是撬動扶貧資金的關鍵——這是直擊痛點的聰明招數,而更有趣的智慧藏匿于“豬臉識別”技術手段中。這是卷積神經網絡模型的應用,通過對豬的臉部進行人工智能識別,快速精準獲取牲畜唯一性標簽,并利用特征向量檢索技術,在數據庫中進行特征匹配,從而快速、準確辨別牲畜身份。該技術目標運用于廣西來賓市武宣縣的10萬頭生豬上。武宣是廣西貧困縣,平安在2018年4月21日向當地發放了“村官工程”首筆貸款,“豬臉識別”技術能實現平安對生物資產和貸款資金的有效風險控制。
除了豬臉,豬尾、奶?;y等也是人工智能可識別的部位,均屬于牲畜識別技術,用于實現承保牲畜的精準“閃賠”。如果按照傳統做法,奶牛場報案后,保險公司需派查勘員駕車數十公里到現場查勘、完善資料,然后返回機構進行案件操作,賠款支付周期為3-5天,牲畜識別技術被引入后,養殖戶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報案,自主上傳現場照片及資料,系統識別審核通過后,最快可實現1分鐘快速閃賠到賬。
如果在貧困地區看到無人機,也并非新鮮事。“無人機+移動互聯網”的作業模式可以使400畝農田的查勘作業量,從2人耗時3天,縮減至單人4小時完成,單人作業半徑可擴大7公里。平安正在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精準識別地塊信息,提升烏蘭察布燕麥種植保險的作業效率。
平安是業內最先運用無人機的保險公司,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的“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現場查勘。無人機最遠深入到距離爆炸核心200米的高速路上,拍攝到大量第一手事故現場視頻和圖片文件。
更深的綢繆來自于災害、氣象等風險預警。平安通過鷹眼(DRS)風險數據量化平臺,為農戶打造專屬的農業風險管理地圖,做好強化防災防損工作,提升貧困戶的防損能力。通過“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推進農險信息化,降低農險經營風險。而平安所掌握的聲紋識別技術在一年半以前就能從十幾億人的聲音中辨識出你的聲音。
有媒體評論說,金融起家的平安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就連扶貧,都科技含量十足。
智慧扶貧的依托
平安最近十年的戰略方向的確是“金融+科技”雙驅動,其每年將盈利的1%投入科技研發,過去10年間,中國平安已累計投入500多億元用于創新科技的研發與應用,核心技術板塊是人工智能、區塊鏈與云計算平臺,僅人工智能、大數據科學家就超過了700名。
借助人工智能、區塊鏈與云計算平臺等技術的“智慧扶貧”,是中國平安扶貧工作核心特點。
早在2017年,平安科技的“臉譜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就以99.8%的識別精度和最低波動幅度領先于國內外知名公司,獲得國際人臉識別數據庫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測試的最佳成績,在世界排名第一。這一精度成績與此前國家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認證中心認證的檢測結果一致。隨后該技術被應用于百余個場景,包括深圳人社局推出的在線領取養老金“刷臉”認證服務、深圳機場的機場安檢信息系統等。這正是前文提到的“豬臉識別”技術的基礎,而大數據智能化分析為“臉譜技術”實現了30%-300%不等的效果提升。
2008年,《Nature》(自然)雜志推出“大數據”???,這是“大數據”成為熱詞的開端;同年,平安科技成立,準備開啟自己的“大數據時代”。2014年,平安科技打破信息孤島,突破傳統金融模式整合集團內部數據,支持精準營銷、風險控制。
基于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平安科技構建了多種疾病風險預測模型;并通過圖像識別和文本理解,輔助精準醫療。智能疾病防控的預測精準度達到97.6%,覆蓋超2000萬重疾、逾2億慢性病患者。AI醫生輔助診療輔助決策支持700種疾病的輔助診斷和35種常見病的輔助治療,精度超過95%,應用在40多家基層醫療機構。
2018年1月,國際醫學影像領域的權威評測LUNA排行榜上,平安分別以95.1%和96.8%的精度刷新了“肺結節檢測”和“假陽性篩查”的世界紀錄。兩個月后,在國際權威IDRiD眼底圖分析競賽上,平安再次分別獲得硬性滲出物、出血、微動脈瘤分割任務世界第一、二、三的成績。平安智能醫學影像可支持35種癌癥及慢性病精準識別,覆蓋人體9大系統的放射、病理和視網膜多模態影像,已在全國61個城市落地使用。平安醫療科技進入快車道,深度應用于國家醫療體系改革與建設。
據平安透露,下一個十年,投入科技的費用將達1000億。
中國平安的“智慧扶貧”正是依托了其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區塊鏈三大核心科技,構建出多元扶貧場景,以科技賦能扶貧。其中,“智慧村官”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風控確保扶貧工作精準到戶,風險可控;“智慧村醫”借助信息化平臺,打通城鄉醫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面向村衛、村醫、村民三個方面實現智慧升級;“智慧村教”聯通城鄉教育,實現縣域內城鄉教學一體化,將城市優質教資源送往鄉村。
2017年7月6日,馬明哲與40余名平安希望小學校長交流時提到了人工智能:“不用十年,人工智能將對教育帶來革命性的、顛覆性的改變,讓二三四線城市的教育水平趕上一線城市。”
當時,人工智能似乎離鄉村小學還很遙遠。但馬明哲很快讓這件事落實下來。
扶出來的隱形財富
2018年4月,廣西靖西安德鎮中心小學三年級的課堂里,第一次傳出外教Sally標準的美式英語口音?,F場沒有陌生面孔,是千里之外的Sally通過遠程教學系統為孩子們上英語課。
據悉,這是依托于平安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優勢開發的線上智慧教學平臺,在當地打造“雙師”課堂,與頂尖學校、知名教師合作,試圖讓優質教育資源一觸即達,全面提升偏遠貧困地區教育水平。
《百家講壇》人氣講師于賡哲,通過平安智慧教學平臺,遠程為100多所平安希望小學和平安智慧小學的學生們講授歷史文化課。
追求教育平權是“三村工程”中“村教”工程的重要目標。平安希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能與外面的世界建立長久、穩固的鏈接,打破父輩的固化觀念,用知識獲得多元選擇的權利,不再淪為“貧二代”。
歌手李健為“村教”帶去的第一堂課即為“家鄉與世界”,讓孩子們開眼看世界——那個不同于村落生活的外部世界,是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第一步。
線上智慧教育平臺是“村教”工程內容的一部分,此外還包括村小升級、校長培訓、老師培訓和支教行動。平安稱之為“4+1智慧教育”。
與之相似的,還有“村醫”工程的“4+1智慧醫療”——村衛升級、村醫幫扶、醫視平臺、醫療援助以及為村民建立專屬健康管理檔案。
“三村工程”啟動的第一個月里,平安好醫生就發布了鄉村好醫生幫扶計劃,宣布將為10000名村醫提供村醫專屬APP、多場景遠程培訓、名醫下鄉結對幫扶等一系列舉措,逐步提升廣大村醫的專業技能,助力鄉村醫療健康事業發展。建立完善的村醫體系是維護貧困戶健康、避免因病致貧風險的長效措施。
截至2018年11月,平安集團已捐贈550余臺設備用以改善貧困村衛的硬件設施;“健康體檢”項目已完成140場健康檢查及專家義診,累計完成9571人次健康檢查、3906人次義診。義診中共檢出腫瘤標記呈陽性患者540人,肺結節與肺部占位患者259人,肝腎疾病患者153人,血液疾病患者34人。平安第一時間將情況反饋給當地衛生部門,同時提供了后續就醫指導和建議。
廣西田東村民參加體檢義診。
在平安的健康移動檢測車抵達之前,絕大多數村民并不知道“體檢”是什么,它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醫療設備——全數字化DR系統、彩超、心電圖、血細胞分析儀等被裝入一輛大巴車,輾轉數萬公里,為貧困村民帶去優質的醫療服務。相較于100億的投入而言,知識和健康會于日后為貧困村民帶來更多財富。
由此,平安扶貧思路的智慧浮出水面:產業是基礎,健康是保障、教育是未來。造血式扶貧與切窮根兩手抓,前者形成了產業-科技-銷售的閉環,為當地的民眾生產“開渠引水”,后者扶貧扶智,授人予漁。
在這場扶貧攻堅戰中,平安還投入了180萬平安員工,馬明哲希望他們拿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魄來扶貧,他表示:“‘三村工程’是每一位平安人都可投身其中的崇高事業。”
每1000個中國人里約有1.1個人在平安上班,每10個中國人里有1.1人是平安的客戶。——平安人的影響力將超乎人們的想象。
在馬明哲看來,“三村工程”并沒有多特殊。和平安的其他業務項目一樣,它依然秉承了平安的業務哲學——保險的本質是一種互助情懷,以御風險;它依然遵循了平安的使命和理念——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大眾。
2019年是平安三村智慧扶貧工程的攻堅之年,也是平安戰略轉型的關鍵之年。馬明哲說,平安已再出發。按照平安超前布局的一貫風格,今天種下的“因”,在不遠的將來,當能結下良“果”——推動智慧扶貧,助力全面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