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知識付費體量可能超過電影產業
對于轉型中的中國經濟而言,誰能從消費意愿中淘金?誰又必須得轉換軌道才能求得生存?作為這臺晚會的內容策劃負責人,吳曉波在晚會錄制間隙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訪問。
責任編輯:顧策
“錢是攢出來的還是花出來的”?在喜馬拉雅聯合浙江衛視策劃的“2019思想跨年”晚會的錄制現場,500名觀眾(大多是90后女生),在討論這個辯題時,幾乎沒有人選擇攢錢。
“這是有安全感的表現。”現場嘉賓、財經作家吳曉波在臺上說。在他看來,愿意消費,就是好事。
可是,對于轉型中的中國經濟而言,誰能從消費意愿中淘金?誰又必須得轉換軌道才能求得生存?作為這臺晚會的內容策劃負責人,吳曉波在晚會錄制間隙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訪問。
南方周末:你有微信付費頻道和喜馬拉雅的付費課程,在知識付費領域有深入的探索,在你看來,目前中國的知識付費處于什么階段?
吳曉波:我覺得知識付費產品慢慢變成了中產階級的一種充電方式,明年的知識付費產品可能出現跨界的現象。
第一,會出現“輕教育”,就是和教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