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學習類App進校園前要備案審查!含違規內容的立即停用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防止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防止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防止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
將建立“雙審查”責任制
《通知》強調,要開展全面排查,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絡游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要將涉嫌違法違規的APP、微信公眾號報告當地網絡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門查處。要采用多種方式提醒家長慎重安裝使用面向中小學生的APP。
根據《通知》,各地要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按照“凡進必審”“誰選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雙審查”責任制,學校首先要把好選用關,對APP的內容、鏈接、應用功能、信息安全等進行嚴格審查,并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查同意。
此外,要確保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內容在思想性、科學性和適宜性等方面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要求,體現素質教育導向。要以“有效服務教育教學、不增加教師工作和學生課業負擔”為原則,合理選用APP,嚴格控制數量,防止影響正常教育教學。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不得向學生收費或由學生支付相關費用。要保障學生信息和數據安全,防止泄露學生隱私。
《通知》還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建立健全日常監管制度,明確監管責任和辦法,切實保障進入校園的APP安全健康、科學適宜。今后凡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一律禁止在校園內使用,不得在課外統一組織或要求、推薦學生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要定期檢查、掌握APP內容變動和更新情況,發現有害信息要及時處置。學校和教師不得利用APP發布學生成績、排名等信息。對違規使用、疏于管理并造成不良影響的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嚴肅問責。
《通知》進一步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研究,進一步完善學習類APP內容要求、審查標準和監管辦法等,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逐步建立學習類APP使用管理的長效機制,推進“互聯網+教育”,發揮好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有益作用。
針對問題學習類APP,南都曾推專題調查
2018年下半年以來,南都記者持續關注學習類App領域亂象,通過一批有分量的調查報道,發現一些知名學習類App充斥不雅、性暗示內容,有的包含游戲甚至助推孩子“氪金”,累積獲得上千萬閱讀。亂象曝光后,全國“掃黃打非”辦回應南都稱,已部署協調有關部門正在進行核查。一經查實,將依法嚴格處置。
2018年12月初,南都新業態法治研究中心針對市面上30款面向中小學生的熱門在線教育App推出合規測評,測評發現諸多違規現象。例如,在教學與師資上,30家App中僅有1家進行了資質公示,有的平臺甚至在招聘要求里寫明“不需要教師資格證”;4家平臺含明令禁止的奧數等超綱教學內容,6家平臺存在全部或部分為公立學校在職教師;在內容審核上,2家平臺社區板塊含不良內容,1家含大量軟色情內容等。測評報告發布后,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再度回應南都,稱已密切關注這些情況和線索,將及時核查處理。
自南都報道以后,6家問題App致歉并整改。2018年10月,涉嫌性暗示的互動作業App整改并停止運營,納米盒App因違法違規經營進行整改。2018年12月,內含軟色情內容的學習寶App致歉并表示永久性關閉社區板塊。存在超綱教學內容的家有學霸App回應,暫取消奧數入口,將在7天內完成奧數內容的排查與整改。天天練樂樂課堂App回應,已在第一時間處理奧數和交流區不良內容等問題。含違規廣告的作業精靈App回應稱已控制廣告類別。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