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雷老兵李華?。号R時單位的臨時主官
云南掃雷大隊是應任務而生的臨時單位,抽調而來的官兵們,編制都在原單位,軍改后,各單位經歷編制體制調整,職數大大減少,超期服役、編余干部,成了他們不能繼續留下的現實。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前途未卜??捎涩F役干部轉任文職的李華健最在乎的是軍人的使命,以及和戰友生死過命的交情,“舍不得就這么離開部隊”。
責任編輯:姚憶江
新年愿景:
李華健的兒子剛一歲半,此前,即使營區和妻兒共處云南省麻栗坡縣,他一個月也和妻兒難見一回;如今,剛退出現役不到半個月的他,終于可以天天陪伴兒子了,可侄兒的未來又成為他的“心病”。
侄兒阿星,曾經是留守兒童,目前在昆明一所三本院校讀工商管理專業,至今不知道如何實習、不知道該考什么證來增強就業競爭力。“他們在老山附近長大,但前輩們的拼搏精神,在他們身上難以看到。”李華健認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重要原因。
阿星父母在山東一家小商品制造廠當計件工,均是車間的線長。同樣的崗位,如果回昆明就業,收入要比在山東少30%到40%,麻栗坡縣會更少。李華健認為,緩解留守兒童問題,需要政策對家庭經濟負擔的針對性疏解。比如,為了讓有學齡兒童的打工夫妻至少有一方回鄉,政府可推出一年期到三年期不等的回鄉就業補貼,補助額度覆蓋孩童的教育支出;而對于有意從事個體經濟的,給予小額貸款扶持,解除他們回鄉的后顧之憂。
“邊境區縣經濟單一,謀生出路選擇有限。”李華健表示,“固邊穩邊興邊,得從娃娃抓起。”
云南掃雷大隊是應任務而生的臨時單位,抽調而來的官兵們,編制都在原單位,軍改后,各單位經歷編制體制調整,職數大大減少,超期服役、編余干部,成了他們不能繼續留下的現實。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前途未卜??捎涩F役干部轉任文職的李華健最在乎的是軍人的使命,以及和戰友生死過命的交情,“舍不得就這么離開部隊”。
李華健送走過一撥撥老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