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尋找大衛王
如果以羅馬、開羅或者伊斯坦布爾那樣的古都來想象耶路撒冷,那么當親身站在此城街頭時,一定會失望透頂。耶路撒冷老城(OLD CITY),也就是為人熟知的囊括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若干勝跡的圣城,只有區區一平方公里,這規模放到中國古代不過是縣城一級。圍繞老城的是一圈灰白色的石頭城墻,它是十六世紀奧斯曼人修建的,將老城與現代城區分隔開來。城內道路狹窄,房屋密集,基本只能步行,面容也不那么整潔。
責任編輯:楊嘉敏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3日《南方周末》)
在傳統的猶太史敘事中,他們的大衛王成為耶路撒冷傳奇歷史的開創者。從大衛在位時日算起,耶路撒冷走過了三千年的非凡歷程。
如果以羅馬、開羅或者伊斯坦布爾那樣的古都來想象耶路撒冷,那么當親身站在此城街頭時,一定會失望透頂。耶路撒冷老城(OLD CITY),也就是為人熟知的囊括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若干勝跡的圣城,只有區區一平方公里,這規模放到中國古代不過是縣城一級。圍繞老城的是一圈灰白色的石頭城墻,它是十六世紀奧斯曼人修建的,將老城與現代城區分隔開來。城內道路狹窄,房屋密集,基本只能步行,面容也不那么整潔。
從大衛塔俯瞰耶路撒冷老城區
耶路撒冷和它周邊這片荒涼貧瘠的土地,未曾有過帝國的輝煌,也從來不是經濟版圖上的重心,在我們從小就熟悉的每個教室墻壁都貼著的世界地圖上,這里可能還沒有指甲蓋大。
然而,當想到耶路撒冷作為一個人類據點經歷了幾十次征戰興亡,其中不乏數次遭到夷平毀滅,卻始終未曾遷址,便讓人不由感佩這座彈丸小城的頑強。耶路撒冷創造了精神的奇跡,足以光芒耀眼。
耶路撒地形起伏,山上荒涼無趣,幸好在山間谷地里有溪流蜿蜒或泉水出露,如同這片干燥土地上的許多據點一樣。今天將老城和東邊橄欖山分開的那條山谷叫做汲淪谷(Kidron Valley),耶路撒冷的生命之源基訓泉(Spring of Gihon)就藏在谷底。
在傳統的猶太史敘事中,他們的大衛王成為耶路撒冷傳奇歷史的開創者。從大衛在位時日算起,耶路撒冷走過了三千年的非凡歷程。
不過這不是故事的開頭,在那以前,耶路撒冷作為一個定居點已經存在了很久,有人說發現的陶器碎片,最早的可以斷代在距今6000年前,只不過在漫長的歲月里,它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大衛成王
當大衛帶著軍隊兵臨耶路撒冷城下時,這里的名字叫“耶布斯”(Jebus),同時也是控制這座要塞的部族之名。耶布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從屬于更大的人群——迦南人(Canaan)。那么迦南人又是誰呢?這是當時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區諸多早期部族的合稱,這片“流著奶和蜜”的地方最早就被稱為迦南地。然而,迦南人的歷史可謂一團濃霧,過去只能從《圣經》中窺見他們模糊而墮落的身影,作為早期以色列人的主要對手,最終不是被消滅,就是被征服。
《圣經》告訴我們,自古英雄出少年,特別不能輕視大家庭里最小的那個兒子。放羊的大衛在以拉谷(Elah Valley)一戰成名。九月份我就去了以拉谷,那里生長著黃連木,這種耐旱喬木在希伯來語中的發音正是“以拉”。圣經記載大衛在此擊殺歌利亞。據說來這里的人,往往喜歡帶回一塊石頭,然后向朋友炫耀:這可能就是大衛砸死歌利亞的那一塊。我到山谷里一看,這里的小石塊已經不多了。
傳說中大衛擊敗歌利亞的以拉谷
在那之后,大衛歷經艱辛,掃平天下,當上了以色列國王,接著的一件大事就是要選定都城,他本考慮留在希伯倫(Hebron),但那里對于北方的十個支派來說太靠南了,來趟都城很不方便。思來想去,大衛王選擇了位置居中的耶路撒冷。
那時候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根本看不上大衛的軍隊,他們的城池據山而建,易守難攻,有著高大的塔樓和堅固的墻體,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柴穎瑞